第3章 节 道教与教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章 节 道教与教育.ppt

第三章 道教与教育 (二)宗元于三宝,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   何谓“三元”?《云笈七签》中说:“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生神宝君。”三元即三宝,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分别治于三清境。天宝君治在玉清境,灵宝君治在上清境,神宝君治在太清境。故三宝又称三清,又名三天。   三宝君、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又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教宗元于三宝君,故敬信三宝(三清、三元、三尊),乃是道教徒的基本信仰。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之至尊天神,这是道教信徒最根本的信条。谁否认这一条,就不是道教徒。 (三)天界、仙境、地府及“五道”观  道经中宣称太上老君所创造的这个天地广阔浩渺,上至极远之玄天,下及极深之地府。既包括“彼岸世界”,也包括世俗世界。据《云笈七签》所载:    三界二十八天。第一欲界六天:“有色有欲”。第二色界十八天:“有色无情欲。”第三是无色界四天:“无复色欲,唯有真人能见。”    三界之上为四梵天:二十九曰常融天;三十曰玉隆天;三十一曰梵度天;三十二曰贾奕天。    四梵天之上则圣境四天:三十三曰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曰上清境禹馀天;三十五曰玉清境清微天;三十六曰大罗天。 道教谓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岛,皆人迹所希绝,为仙人游息之处,有不死之仙草。十洲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三岛即昆仑、方丈、蓬丘。道教又谓在地上的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统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七十二福地。 道教还以为,人死为鬼,鬼入阴朝地府,受阎罗王之审判,恶鬼即被打入地狱受罚。在南北朝后有所谓转轮“五道”说:一道者为天神;二道者为人神;三道者为禽兽神;四道者为饿鬼;五道者入地狱。意思是说,人应守道,如多欲则乱本真,不能还返于道,善则为神为仙,恶则为禽兽为饿鬼,有罪则入地狱。相信“五道”的存在,也是道教信仰的基本内容。 (四)生道合一,向往长生不死   道教重生,强调以生为乐,重生恶死,甚而追求长生不死。如《老子想尔注》中说:“生,道之别体也。”《太平经》中说:“夫天道恶杀好生。”晋代的道教理论家葛洪,便鼓吹服食金丹“能令人不老不死”,当活神仙。    道教还认为,人的生命并不决定于天命。《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意即人的生命之存亡、年寿之长短,决定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安神固形,便可以长生不死。   正由于道教有生道相守、生道合一的基本教义,故道教造作了许多修道养生的方术,诸如外丹、内丹、存思、守一、服气、服饵、导引、房中术……等等。道教常用《道德经》中一句话“深根固蒂,长生久视”来表达上述含义。 (五)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何谓承负?《太平经》中有两种解释: 其一,“然,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放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前人有过失,由后人来承受其过责,这叫承负。前人惹祸,后人遭殃。 其二,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穷还返其本,故名为承负。”意思是说,天地人三统共生,欲多则生奸邪,害而不止便会乱败,不可复理便还返于虚无,复归元气恍惚。这样的自然循环,叫承负。 上述两种说法,前者指家庭内子孙祸福的根源,后者是指整个自然与社会的变化而言。这是早期道教的天道循环因果观,但后来认为“承负”之说不能劝善规过、扬善止恶,便提出应以现世之“善恶报应”为教义。认为吉凶福祸乃是个人行为善恶的必然报应。天上之神对善者则赐福、增寿,对恶者则降福、减寿,还要把他的鬼魂下入黄泉,打入地狱。这种善恶报应的宗教观逐渐成为道教徒的信仰。   总之,道教教义的核心仍是神仙信仰。就是在上述教义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徒对神仙的虔诚崇拜、对神仙幸福境地的向往、对神的惩罚的恐惧。信仰者就是满怀宗教热情,在茫茫的迷雾中去寻求希望、幸福及精神解脱,以安慰自己的心灵。     二、道教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道教的思想来源主要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古代神鬼思想,同时也受到儒、佛思想的影响。唐宋以后,甚至可以说主要是道教理论家继承发展了道家的哲学。所以,道教的社会伦理道德观与道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息息相通。    (一)信神行善   道教倡导信徒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幸福境地。“修炼”包括身体修炼和精神修炼两方面,而精神的修炼就是劝人信神行善、不做恶事。其善恶的标准就是道教的戒律。 “积功归根”五戒: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茹荤酒;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