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易架空索道设计方案
PAGE
PAGE 34
简易架空索道设计方案说明
XX水电站C7标工程已布置安装两条简易架空索道(索道Ⅰ,索道Ⅱ),索道承载索采用Φ28(6*19)钢丝绳,起重索和行车曳引索采用Φ11(6*19)钢丝绳,索道墩位于新鲜完整的基岩上(做法为:在基岩中打入8根Φ25锚杆,锚杆长2.5m,伸入基岩2.0m,露出部分浇筑Φ80cm钢筋砼墩),动力设备为1吨卷扬机。行车和滑车重计100kg,空斗重计147kg,空斗容积0.8m3,索道设计荷重1000kg
实测索道各项参数如下(设计荷重1000kg情况下):
位置
施工坐标(m)
备注
X
Y
Z
索道Ⅰ
索道墩 右
-87.782
-157.353
161.375
实验点位置接近跨中,实验点设计荷重1000kg,采用全站仪悬高测量法实测实验点高程(承载索垂点)
索道墩 左
132.142
248.762
189.552
实验点
23.963
49.415
156.815
索道Ⅱ
索道墩 右
-114.622
-154.127
163.622
索道墩 左
103.619
234.214
186.788
实验点
-0.620
48.898
157.385
索道Ⅰ承载索拉力计算:
承载索拉力水平分量H:
H=S(2G+qS)/(8yc-4h) =11638 kgf
两支点俯角为:
tgβ1= (G+qs)/2H+h/s=0.16895
tgβ2= (G+qs)/2H-h/s=0.04693
承载索在支点处的最大拉力为
T’ = Hsecβ1= 11803 kgf
T’’ = Hsecβ2= 11651 kgf
式中:S跨度,即承载索两支点间的水平距离, S=461.84 m
G单独的集中荷载,,G=行车和滑车重+空斗重+设计荷重G=100+147+1000=1247 kgf
q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水平跨距上的单位重量,q=2.74 kg/m
h承载索两支点的高差,h=28.177 m
x从左支点算起到承载索任一点的水平距离, x=226.808 m
y从左支点为准对应于x的任一点的垂度,yc=189.552-156.815=32.737 m
索道Ⅰ行车曳引索的计算:
支持行车所需的拉力(即由于承载索的下垂,必须克服升角∮的坡度力)
Py1=Gsin∮=1247*sin∮=73.6 kgf
式中Φ行车的升角(Ⅱ-Ⅱ轴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tgα=h/s=0.06101
tg∮= tgα+(2χ-S)*(g/cosα+G/S)/2H=0.05909
作用于行车上曳引索返回绳段的牵制力
对于在建安工程中,一般可近似取为:
Py2≈500 kgf
行车在承载索上的运行阻力
Py3=0.15G=187.1 kgf
式中 0.15运行阻力系数。
则行车的曳引索所需的总拉力为:
Py = Py1+ Py2+ Py3 = 760.7 kgf
索道Ⅱ承载索拉力计算:
承载索拉力水平分量H:
H= S(2G+qS)/(8yc-4h=)11607 kgf
两支点俯角为:
tgβ1= (G+qs)/2H+h/s=0.15830
tgβ2= (G+qs)/2H-h/s=0.05429
承载索在支点处的最大拉力为
T’ = Hsecβ1=11752kg
T’’ = Hsecβ2=11624kg
式中:S跨度,即承载索两支点间的水平距离, S=445.464 m
G单独的集中荷载,,G=行车和滑车重+空斗重+设计荷重G=100+147+1000=1247 kgf
q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水平跨距上的单位重量,q=2.74 kg/m
h承载索两支点的高差,h=23.166 m
x从左支点算起到承载索任一点的水平距离, x=212.621 m
y从左支点为准对应于x的任一点的垂度,yc=186.788-157.385=29.403 m
索道Ⅱ行车曳引索的计算:
支持行车所需的拉力(即由于承载索的下垂,必须克服升角∮的坡度力)
Py1=Gsin∮=1247*sin∮=58.8 kgf
式中Φ行车的升角(Ⅱ-Ⅱ轴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tgα=h/s=0.05200
tg∮= tgα+(2χ-S)*(g/cosα+G/S)/2H=0.04717
作用于行车上曳引索返回绳段的牵制力
对于在建安工程中,一般可近似取为:
Py2≈500 kgf
行车在承载索上的运行阻力
Py3=0.15G=187.1 kgf
式中 0.15运行阻力系数。
则行车的曳引索所需的总拉力为:
Py =Py1+ Py2+ Py3=745.9 kgf
五.起重索拉力的计算:按一个动滑轮(滑车)计,G未扣除行车重,则
T=0.5G=0.5*1247=623.5 kgf
六.承载索设计允许拉力:
T允=αT总/K
式中:T允钢丝绳的允许拉力,
T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侵犯著作权案谅解书.docx VIP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十一章 步态分析技术.ppt VIP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培训.pptx VIP
- 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与咨询中的应用与辅助技术.pptx VIP
-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八年级上):第2讲—声现象(解析版).pdf VIP
- 河南省驻马店市“逐梦计划”环际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一)英语含答案.pdf
- 让是VS不是美德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VIP
- 国网甘肃招聘考试真题2025.docx VIP
- 股权投资合作协议.doc VIP
- 从《家谱》看改土归流后土司时期的土著居民家族建构.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