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1‘加额补助经济弱势私立高中职学-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DOC

方案1‘加额补助经济弱势私立高中职学-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案1‘加额补助经济弱势私立高中职学-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

PAGE PAGE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 子計畫1「補助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縮短公私立學費負擔之差距」 方案1-1「加額補助經濟弱勢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方案」 96年5月9日台中字第0960065963號函訂定 96年9月3日台中字第0960131572號函修正 97年6月 97年10月17日 99年7月22日台中(一)字第0990111660號函廢止 壹、緣起 我國自民國57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以來,隨著臺灣社會與經濟的快速成長,國中畢業生繼續升學就讀後期中等學校(含公私立高中、高職等)比率從民國60年的69.62%,到民國89年以後,比率皆超過95%。目前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包括普通高中、職業學校2種學制,以96學年度統計數據為例,高中職總校數為476校(其中公立為271校,占57%;私立為205校,占43%);高中職總學生數(含進修學校及實用技能班)為89萬8,261人(公立學校為45萬2,547人,占50.38%;私立學校為44萬5,714人,占49.62%)。顯示我國教育已實際邁入後期中等教育普及化時期,因此對現行後期中等教育的課程規劃、師資培育、教育資源調整、學區劃分、入學方式以及學費政策等,都到了須對應普及化現況而加以全面檢討與調整階段。 為了因應國中畢業生繼續升學需求,民國63年政府公布實施「私立學校法」,以及民國66年公布實施「私立學校獎助辦法」,皆是為了鼓勵私人興學,提供充足的就學機會使國中畢業生得以順利升學,整體提升我國人力素質,厚植經濟發展實力。我國經濟產業結構向來以代工業及中小企業為主,在經濟發展時亟需之基層及中階技術人才,主要來源就是後期中等教育培育之人力。民國68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為1,919美元,到了民國95年大幅成長至1萬6,073美元,後期中等教育所培育之產業人力居功厥偉。自民國63年以降,私立後期中等學校學生占學生總數比率皆超過50%,確實為我國經濟發展挹注了重大貢獻。 但是在社會價值認知及入學方式的機制下,私立後期中等學校往往成為國中畢業生「非自願」的升學選擇;另外,實證調查研究也發現,在我國貧富差距日趨嚴重、有走向「M」型社會之虞,經濟弱勢家庭(家戶年所得在一定金額以下者)因受限於生活條件及教育資源不足(依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96年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年所得30萬以下之家庭,其「教育與研究費」僅占其可支配所得1.57%,遠低於年所得100萬級距家庭之6.93%),子女就讀私立高中職之情形也日益升高,並且要負擔高達超過公立學校4倍的學費!此種就學機會及就學成本不對價的現象,是我們在邁入後期中等教育普及化以及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時,必須首先去面對與解決的問題。 為因應全球競爭環境及我國產業升級的需求,整體提升國民素質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投資教育。依教育部96年教育統計年報資料,高中畢業生升學大專校院者已高達87.71%,高職畢業生亦達83.60%,此數據顯示後期中等教育普及化的推動已到達刻不容緩的時機。在民眾最切身關注的學費政策方面,盱衡國家財務情況並顧及就學機會平等及就學成本負擔考量,現階段宜先以「差等階梯」及「定額補助」方式,逐步弭平公私立學校學費差距。現行「設籍臺灣省或金門、馬祖地區之學生就讀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學雜費補助要點」、「臺北市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雜費補助要點」及「高雄市籍學生就讀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學雜費補助辦法」依信賴保護原則,仍繼續實施;另應正視社會貧富差異事實,針對特定弱勢對象加成補助,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落實「照顧弱勢」之施政主軸。在推動學費補助政策之同時,亦同步調整後期中等教育資源,全面縮短公、私立高中、高職城鄉之教育資源差距,達成各校優質發展,強化國中畢業生就近、適性入學之意願,據此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動自能水到渠成,事竟其功。 貳、政策目標 一、方案目標 (一)弭平公私立高中職之學費差距,導進私立高中職優質化,營造公私立學校良性競爭環境; (二)積極輔助經濟弱勢私立高中職學生,保障國民受教基本權益,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三)加額補助經濟弱勢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良好基礎。 二、理念說明 (一)促進國民教育機會均等 憲法第159條:「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教育基本法第4條:「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慮其自主性及特殊性,依法令予以特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對於經濟弱勢國民之子女接受教育之機會,不因社經地位低落而致受阻,此係政府應積極推動之作為。 (二)貫徹受教權為國民基本人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0年【達喀爾行動綱領】揭櫫:「教育是一項基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