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1-3章 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1-3章 节).ppt

(2)“天人合一”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孟子:“天人相通”; 董仲舒:“天人相类”; 朱熹:“天人一物”;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刚毅木讷近仁”、“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曾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修列《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而作也。” (3)“以义为上”与重义轻利的观念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利思义”“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4)“和为贵”与和谐统一的追求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孔子:“持中” “君子和而不同” 三、道家及其它诸子百家 1、道家主要代表及其思想 (1)老子: 生卒年不详, 春秋末期哲 学家,姓李 名耳,字聃 “道”本体论:世界的本源,“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朴素辨证法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伏。” 社会政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为乱。”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 天道自然观: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齐物论”:即放弃一切差别和对立 “齐是非”:否认认识的标准和客观真理; 寓言“庄周梦蝶”:惜惜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逍遥”自由的人生哲学: (3)魏晋新道家(玄学)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主要代表:何晏、王弼、阮籍、向秀等 思想特征:“贵无” “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3)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辨证法思想:①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 老子:“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②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拉丁文:cultura (动) 耕种、练习、 英语:culture 栽培、种植、锻炼 agriculture 农业 horticulture 园艺 “文治教化” 文明:“睿智文明”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孔颖达:《尚书 · 舜典》) 文化实质性的含义:人化、人类化; 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称为“大文化”;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什么是文化》) 狭义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又称“小文化”。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中国疆域内从古到今、世代相传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 “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刘熙:《释名》) “统,继也。”(颜师古:《汉书》) 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艺术、习俗、制度、科技等;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成功名人与传统文化: 毛泽东“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周恩来) 杨振宁70岁时诵词:“形骸已与流年老,诗句犹争造化工”(陆游) 贝聿铭、钱学森等; 3、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马克思:“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