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环境美德视角来看罗尔斯顿内在价值观
从环境美德的视角来看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观
[摘 要]在中西环境伦理研究领域,对罗尔斯顿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但学者对罗尔斯顿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一概念上,而且在研究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很少有学者从环境美德的角度切入作深入研究。从表面上看,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似乎是对环境美德理论的挑战,因此,学界对于环境美德伦理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对大卫?梭罗、奥尔多?利奥波德和蕾切尔?卡森的研究上。本文认为,尽管罗尔斯顿提出了以内在价值为核心建立环境伦理体系,但事实上从他对内在价值的论证中可以看出,其本质上是属于一种环境美德伦理。本文主要从生态理性、生态想象力和生态情感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在哲学深处是一种环境美德伦理。
[关键词]罗尔斯顿;内在价值;环境美德;生态理性;生态情感;生态想象
被誉为环境伦理之父的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Holmes Rolston Ⅲ),他所建立的环境伦理学体系一直被中西学者所广泛探讨,尤其是这一体系建立时所使用的核心概念,即自然的内在价值。直到今天,对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依然是热点。在中国环境伦理的研究领域,除了期刊上发表的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之外,至少有两本研究专著已经出版。一本是赵红梅撰写的《美学走向荒野:论罗尔斯顿环境美学思想》①,该著主要是从美和善的关系角度来研究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思想。作者指出,是罗尔斯顿对自然的审美欣赏搭建了他的环境伦理体系。另一本是杨英姿撰写的《伦理的生态向度: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思想研究》②,该著主要探讨了罗尔斯顿的价值论,此外还把价值论和美德理论联系起来作研究,也就是指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是与人的德性的形成与完善密不可分的。这些研究大多从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出发,很少聚焦于环境美德的角度。尽管杨英姿在其专著中提到了自然价值和环境美德的关联,但她却忽略了环境美德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也就是人的情感与身体的功能。本文试图从环境美德理论的视角出发,来分析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观:首先对环境美德伦理的兴起及其理论源头作一介绍;接着介绍罗尔斯顿环境伦理体系中内在价值的概念;最后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罗尔斯顿以生态为核心的环境伦理为什么可以纳入环境美德伦理的范围。
一、环境美德伦理的兴起及其理论源头
环境美德伦理是近三十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是针对非人类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理论体系的一种批判。以内在价值为核心所建立的环境伦理体系,其主要代表人是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保罗?泰勒(Paul Warren Taylor)和汤姆?雷根(Tom Regan)。加拿大学者卢克?温文(Louke van Wensvee)于2000年出版了第一本研究环境美德伦理的专著①。另外,菲利普?凯佛瑞(Philip Cafaro)和罗纳德?桑德拉(Ronald Sandler)也是研究环境美德伦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曾共同编辑了两本论文集《环境美德伦理》②。此外,在哈国罗夫(Eugene Hargrove)主编的《环境伦理》(Environmental Ethics)期刊上也发表了很多关于环境美德伦理研究的论文。中国学者对环境美德伦理研究的专著,目前有华东师范大学姚晓娜写的《美德与自然:环境美德研究》③。环境美德伦理主要关注的并不是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而是关于人类的卓越和幸福,尤其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培养的人类的卓越品质。环境美德伦理研究的代表人之一菲利普?凯佛瑞,曾在论文中把梭罗(Dawid Thoreau)、利奥波德(Aldo Leopold)、卡森(Rachel Carson)这三位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看成是环境美德的体现④。另外,他还专门写了一本《梭罗的生活伦理:瓦尔登湖和对美的的追寻》⑤,通过分析梭罗的环境美德,详?阐述了其环境美德伦理思想。凯佛瑞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会促进人的卓越,这种卓越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个人的美德(自信、独立、充满希望、活在当下、阳刚气质、自立等)、社会的美德(情感、友好、慈善、爱、同情和信任等)、智力的美德(自我知识、历史感、好奇心、敏感、野性和原创性等)和身体的美德(健康、活力、忍耐、寂静和坚忍等)。
环境美德伦理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德性。德性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的活动是指“灵魂的一种合乎逻各斯的实现活动与实践,且一个好人的活动在以合乎它特有的德性的方式完成时就是完成得良好的”⑥。当人心灵的高贵部分即理性的活动完成得比较好的时候,人就具有了德性,并因此实现了人类的卓越,这也是亚里士多德强调的幸福,即幸福的本质就是做得好(活动得好)。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美德理论中重点强调的是灵魂中理性的部分,他把灵魂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