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藏历史大通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滇川藏历史大通道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连接着云雾晨霭森林密布的西双版纳和距离天堂最近的布达拉宫。掠过1400多年的历史尘土,全程近4000公里的路,他们究竟是如何跨越重重山峦和数条大河的艰难险阻的?   考察与命名   1990年,6个年轻人,赶着几匹马,挎着枪支,带着锅、碗、瓢、盆、茶、睡袋、帐篷、相机以及录音机之类的物什,牵着一只猎狗,抱上一只会下蛋的母鸡,从丽江出发踏上了第一次茶马古道文化大三角的考察之路。   离开丽江之后,他们进入康巴地区香格里拉,之后从德钦,翻越梅里雪山人甲郎、碧土、昌都……之后他们辗转到四川一带,历时100多天,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录音超过1000个小时,他们考察的初步成果汇集成了一本书――《滇川藏大三角文化探秘》,在这本书里,他们把这条没有名字的古道命名为“茶马古道”,而这6个人也被称为茶马古道六君子。   他们的名字如今活跃在各种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书籍中――木霁弘、陈保亚、李旭、王晓松、徐涌涛、李林。21年后,王晓松已经过世,木霁弘成了云南大学知名教授,陈保亚在北京大学,李旭在云南省社科院,徐涌涛是“印象丽江”的总经理,李林在香格里拉发改委。2011年他们在昆明再次聚首,云南大学为“茶马古道命名20周年”召开了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正积极地为茶马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一副长长的画卷:高山、大江、古道、雪域、骡马、茶叶、盐巴、药材、香料、糖、边销、马锅头、马脚予、藏客等等中国西部独特的元素,以及它所焕发出来的苍凉意想和惊心动魄。   茶马古道是指以茶为传播、贸易和消费主体,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手段而形成的文化、经济走廊,茶马古道还是一个文化符号和一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不同于茶马互市,犹如茶马古道不同于丝绸之路一样,前者有着民生、民间的一面,而后两者更有官方性质。在时间上,民间贸易也远远早于官方贸易,从历史经验来看,只有民间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上升到官方贸易。早在宋代,就有不少人看到官营茶马互市对市场的危害,即便是在严禁私茶通番的明代,民间的茶叶也是一派繁荣气象。茶马古道正是在民间贸易以及民间资本的驱动下,才为我们保留了至今仍旧可以触摸的许多遗迹。   行走文化的奇迹   茶马古道是沿线各民族超越时空的伟大创造,除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外,还是当下西部民族的生活的活例证,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贯穿了整个横断山脉,跨越中国西部多省区,连接着三十多个民族、八千多万人口,向北连丝绸之路,向南连瓷器之路,波及到世界更远的民族和区域。   行走茶马古道,可以体验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独特文化经济走廊。从云南开始,可以在体验生长上千年的雨林古茶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流传几百年的制茶工艺。茶马古道上的虎跳峡,落差高达三千多米,巍峨的高黎贡山,沧桑的博南古道,曾经是汉谣中艰难的代名词,剑气风霜、荡气回肠并没有成为往事,而是铭刻那一路的石碑、石刻和摩崖之上,留在无数人的心中。   在唐代,茶由两条线路传人西藏。一条是北方的唐蕃古道,沿着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她的身后是吐蕃与唐延绵不断的官方贸易与朝贡往来。另一条,则是从云南丽江。今天的西藏人,依旧把丽江传人的滇茶称呼为“绛?茶”(Iiangjia),意思就是“纳西茶”,而?则是茶在唐时期西南一带的别称,这一称呼在藏语中保留至今。西藏对茶的重视,可以从日常细分中看出端倪,其谚语说“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又说“茶是肉,茶是血,茶是生命”,同时,他们对茶的来源有着非常细致的区分,不仅有着种类如汉地茶、酥油茶、饮用茶、常用茶、佛事茶等等划分,还把茶的运输条件都考虑进去,如半包茶、牛皮茶、针缝茶、官驮茶、竹篾茶、竹包茶等等,有兴趣的人可以比较《藏汗大辞典》、《汉藏对照辞典》之类的工具书,会有更惊喜的发现,藏族人对茶之热爱,可见一般。上个世纪做的《藏族社会生活调查》中,僧人的饮茶开支占到了收入的11%以上,普通人家也占到了8%。   茶的远征,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贸易线路,贸易带来的城镇和集市的兴起,现在沙溪镇、鲁史古镇、丽江古城、独克宗古城、哈拉库图城、昌都、西昌等等,都是茶马贸易创造的高原明珠。   另一个典型就是桥,远在唐代,就因为吐蕃神川铁桥的修通而出现铁桥城;在西藏昌都分别有三座桥,西藏桥、云南桥和四川桥,他们分别是西藏、云南和四川马帮投资修建的。马帮修桥是茶马古道很典型的财富转移方式,当地居民一无需求,二无财力,故在茶马古道上,许多桥都是往来的商人修建,修建桥的同时,也修筑了庙宇――祈求桥永固的同时,也安慰在路上的身躯与心灵,因为马帮群体中往往有不同信仰之人,故常会看到庙中有不同的神,这带来了多种信仰的神共存一庙。贸易往来带来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