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龙区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 — 盘龙教育
PAGE
PAGE 24
盘龙区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应急预案
盘龙区位于昆明市主城东北部,是昆明市四个主城区之一,全区国土面积约8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45.79平方公里,区内人口密集,经济、社会活动频繁。由于城市防洪基础设施薄弱、防洪标准低,排水管网老化、排水不畅,汛期内涝淹水问题突出。为切实加强对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责任单位在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中的职能职责,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牢固树立“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制定盘龙区2010年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应急预案。
1 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应急重点
随着昆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群密布、不透水或弱透水面积不断扩大后,同量级暴雨产生的洪水量级增大,而原有排泄河道又不断被挤占,有效过水断面逐渐缩小,行洪不达标,河水漫溢现象和顶托倒灌影响明显。汛期因排水不畅而造成的淹水现象十分突出,淹水点多且分布广,特别是地势低凹地带,逢雨必淹。我区城区有11个点(片)内涝淹水较为严重,当前全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重点部位。分别是拓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市政府周边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70.7万平方米;鼓楼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昆纺生活区淹水点、汇流面积25.3万平方米,穿金路环城北路以西、北京路以东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13.5万平方米,灵光街北河埂村淹水点、汇流面积12.3万平方米;东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探矿机械厂、新迎路中段、盘龙公安分局、省交警培训中心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37.8万平方米,田园里、四方街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28.4万平方米;联盟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北站新村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16.9万平方米,张官营双语学校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27.5万平方米;金辰街道办事处辖区内金星立交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174万平方米,金夏路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39.6万平方米;青云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园博路片区淹水点、汇流面积160万平方米。
2 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应急工作要求
制定盘龙区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应急预案,增强区域应急反应能力,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特大突发内涝淹水险(灾)情,对保证盘龙区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迅速、有效应对和处置11个内涝淹水较为严重的点(片)在24小时内遇突发30毫米、50毫米、100毫米、150毫米、200毫米强降雨时,造成一般、重大、特大内涝淹水的险(灾)情,是制定盘龙区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应急预案的内在工作要求。
3 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特点
3.1 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现状
3.1.1 主要防洪排涝通道。盘龙区城市防洪排涝河道主要有盘龙江、金汁河,排水主干渠道有羊青河、明通河、东郊明渠等,由于河道水系自然分布因素及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年代不一,各河段建设标准低且差异较大,导致
3.1.2 城市排水管道。区内很多排水管网属早期建设的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管网布设不合理、设计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
3.2 突发洪涝险(灾)情特点
3.2.1 处置难度大。盘龙区是中心城区,人口稠密、车流量大,形成了处置难度大等城市洪涝灾害的显著特点。
3.2.2 社会影响大。盘龙区是中心城区,驻有较多的国家机关、市属单位,突发洪涝险(灾)情的辐射效应强,媒体报道快,影响面广。
4 预案编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盘龙区防洪排涝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洪排涝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和处置洪涝险(灾)情的能力。
4.2 基本原则
4.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依靠群众,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险(灾)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2.2
4.2.3 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实行属地负责,条块结合,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反应灵敏,
4.2.4 坚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民众的参与同政府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专业、社会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洪涝险(灾)情应对处置体制
5 编制目的和依据
5.1 编制目的
针对盘龙区防洪排涝系统的现状和特点,通过编制城市突发洪涝险(灾)情预案,达到以下目的。
5.1.1 有效整合信息等资源,建立应对和处置突发洪涝险(灾)情的防范、指挥、处置体制和机制
5.1.2 通过规范突发洪涝险(灾)情的等级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突发洪涝险(灾)情的启动程序,明确责任单位的职能和职责。
5.2 编制依据
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kdonar—15000—15000-540型空分装置操作规程.doc
- LN—油雾净化器说明书.doc
- MBA市场营销(毕业论文).doc
- N,N—二甲基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 On Association Memory Strategies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 On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English Listening Abilities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 On Black Humor in Catch—22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 On the Effect of Short Term—Memory o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 qp—zg-08供应商管理程序_表格类模板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doc
-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and English culture英语专业(毕业论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