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讲解材料.ppt
古人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肉体已殁,但灵魂永存,于是便产生了丧葬祭祀的观念。帝王死了以后,更要修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江山社稷万代永存。中国帝王陵墓修建得十分完整,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今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
一、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概述
(一)主要的丧葬方式
土葬,是中原地区汉族习惯的葬法。由土葬所形成的陵墓建筑是我国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
火葬,一向被汉族看作异端,汉代以前火葬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贮藏骨灰的塔式建筑是佛教建筑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化
(一)葬制的演化
1.单葬制
单葬制指一个皇帝占据一个完整的陵墓区。
著名的陵墓有位于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
2.陪葬制
即帝王陵园外围有生前爱将、功臣及贵戚的陵墓陪伴,形成以帝王陵墓为中心的陵墓区。
著名的陵墓有陕西茂陵,它是西汉汉武帝的陵墓,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唐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为完好。
乾陵的东南面分布有陪葬的墓群,占地广阔,方圆40公里,都是皇亲贵戚、朝廷重臣的墓葬。
3.群葬制
即同一朝代的帝王及其后妃、子女的陵墓集中建于一个陵园内的葬制。 ; 我国群葬制的陵墓群共有六个,它们分别是:
位于河南巩县的北宋帝王陵墓;
位于浙江绍兴的南宋帝王陵墓区;
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
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二)封土形制的沿革
1.秦汉时期“方上”的封土形式
秦汉时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上部方形平顶,呈覆斗状,故名“方上”。
其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宋朝虽然曾一度恢复了“方上”式陵墓,但规模远不如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墓。 ; 2.唐代帝王封土“以山为陵”
唐十八陵中,唐太宗的昭陵最大。“昭陵六骏”是享誉中外的雕塑作品,可惜陵中许多文物和雕塑作品被列强掳掠,至今不曾归还。唐十八???中保存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的梁山上,以山为陵,神道上石人石兽众多,代表了当时雕塑水平的最高技艺。一块立于陵前的“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遐想。
3.明清帝王陵墓的“宝城宝顶”
明清时,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的砖城,砖城内大量填土,高出砖城,形成“宝顶”。宝顶四周的砖城上设有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之前建有方形城台,称为“方城”,方城之上建有“明楼”,内置刻有皇帝庙号、谥号的巨型石碑,它是帝王陵墓陵号的标志。; (三)陵园布局的变化
1.神道
神道又称“御路”、“甬路”,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是陵园的前导部分。唐乾陵的神道全长约4公里,两侧排列着对称整齐的精美石刻,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翼兽、鸵鸟、牵马人、无字碑、述圣记碑和数十尊蕃酋像等,共计100余件,异常壮观。
明清时期,帝王陵墓的神道发展到了顶峰。明十三陵的神道全长约7公里,清东陵的神道长达5公里,神道两侧均置有体积庞大、形象生动、艺术水平高超的石雕像。
2.祭祀区
祭祀区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供祭祀之用。其中,祭殿是祭祀区的主要建筑。秦始皇在陵园的北部设寝殿,首开帝王陵墓设寝之先河。清代称祭殿为隆恩殿。明朝以后,陵园祭祀区大致由隆恩殿(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等建筑组成。 ; 3.护陵监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防止陵墓被盗和破坏,每个帝王陵墓都设有护陵监。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内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四)地宫结构的发展
1.黄肠题凑
商周至西汉,墓室多为用木材制作的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
木椁室发展到西汉时期,成为结构复杂、规格较高的木构地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木椁室发展顶峰.
2.砖石地宫
东汉以后,由于砖石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砖石砌成的墓室普遍被采用。这种砖石结构的墓室发展到后来,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华丽,俨然成为一座地下宫殿。 ; 明十三陵定陵的地宫和清东陵裕陵的地宫为砖石地宫的代表之作。
(五)殉葬制度的演变
随死者一起被埋葬的人或物品称为殉葬品,我国殉葬制度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1.人殉
商周时期盛行活人殉葬,即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帝王殉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