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境素养与生活实践95041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民环境素养与生活实践950414

永續發展公民素養與生活實踐 一、永續發展與二十一世紀議程的涵義 〈一〉永續發展的歷史背景 永續發展的概念,根據艾森柏(W.Eisenbrtg)等之考證,早在十八世紀就有類似的主張,一七一三年卡洛瓦茲(Carlowitz)在論及林業時便提出「木材的年砍伐量,在木材質量相當的條件下,不應該大於爾後木材的生長數量」(陶在樸,1998),意即木材的砍伐量,不應該大於新生長的數量,這樣資源才不會日漸枯竭,這與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所謂:「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梁惠王上篇》是相同的觀念。此外,《禮記禮運篇》說人類應該順應大自然法則,以利用天然資源,則不虞匱乏,「固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皇麒麟、皆在郊取,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在現代的工業社會中。水土保持、資源保育、稀有與瀕臨絕種生物之保護、節約能源等做法也都是為了永續發展,這些永續發展的觀念與制度產生乃人類逐漸感受到各種環境資源逐漸稀少,成為人類生存與經濟發展的限制條件,所採取的因應措施。 1972年羅馬俱樂部(The Club of Rome)發表關於世界趨勢的研究報告《成長的極限》中指出,由於人口急遽增加、追求經濟發展造成地球資源及能源逐漸減少,再加上公害污染,導致環境生態不斷的遭受破壞,人類的成長將於數十年內到達極限,世界將面臨一場經濟的崩潰。該報告在全世界引起極大的反應,也就是當時環境保護運動的理論基礎(盧誌銘,1998)。 1983年12月,聯合國大會決議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目的為提出長程的環保策略,以達成未來永續的發展。委員會的任務是建議維護環境的方法、促成開發中國家的合作、達成共同互惠的目標、促使國際間有效地處理環境的問題、共同解釋長程的環境發展,一起努力來保護環境,並提昇環境。於是在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才將環境保護的議題和看似不相關的全球經濟成長與發展結合。 〈二〉永續發展概念與意涵 永續(sustain)一詞來自於拉丁語「sustenere」,意思是「維持下來」或「保持繼續提高」。針對資源與環境,則應該理解為保持或延長資源的生產使用性和資源基礎的完整性,意味使自然資源能夠永遠為人類所利用,不致因耗損而影響後代之生產與生活(盧誌銘,1998)。 198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UNEP)、世界保育聯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共同出版《世界自然保育方略》(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書中提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從此之後,永續發展開始生根發芽,有人從經濟觀點的角度來談論永續發展,或以環境的角度來思考永續發展,甚至從社會的層面上,在在都可以表現出永續發展內涵的多元性。 聯合國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1986年加拿大聯合國保育與發展會議中指出,永續發展應嘗試同時回應五個基本需求:(1)保育與發展的整合;(2)人類基本需求的滿足;(3)社會正義及社會公平的維持;(4)社會自我管理及文化多元性;(5)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維持。 1987年挪威總理布蘭特夫人所籌組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開始著手整理世界環境的問題,並呼籲全球共同行動,之後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提出永續發展之意義乃是一種「符合當前世代需求又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自我需求能力的發展」,呼籲世界必須尋求可持續又不耗竭自然資源以及損及環境之經濟發展。 1991年,IUCN、UNEP和WWF聯合出版關懷地球-一個永續生存的策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則以生態永續性的觀念揭示永續發展應是「在生態系統環境承載量的容許程度之內,一種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發展模式」;1991年國際生態學聯合會(INTECOL)和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IUBS)定義永續發展為「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的生產和更新能力」,此概念則偏重永續發展的環境屬性(楊冠政,2001)。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又稱地球高峰會議)當中,為了調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