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谈谈高考备考教学教材.ppt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 詹朝晖;不可忽视的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类试题的主要解题程序;看看15年高考试题(全国课标2卷);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教材知识考点:?
背景知识:宣帝、良吏
能力考察:古文阅读能力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教材知识考点:?
教材知识拓展考点: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能力考查:陈述性知识
考查知识:魏晋至宋,农业的开发与发展重心带来了江南经济的逐步繁荣。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教材知识考点:?
背景知识:明成祖、北京与南京地理位置、明朝时边患危机、商帮、南北经济往来
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
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
信息重点:朱棣迁都北京,主观上是为了解决边疆危机,客观上有何作用。
;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教材知识考点:?
背景知识:洋务派、奕?、丁日昌、郭嵩焘、顽固派
能力考查:社会认知及程序性知识
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和社会经验确定答案
信息重点:“鬼子六”、“丁鬼奴”反映出清末官员对洋务派的态度?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教材知识考点:维新变法目的
背景知识:康有为及其思想特点、《新学伪经考》的内容
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
解题程序:①依据材料信息确定信息重点;②依据考查要点确定选项
信息重点: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的目的在于……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教材知识考点:?
背景知识信息:1938年的日本占领地区;日本在占领区的经济掠夺手段;日本发行“军用票”的目的
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
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
信息重点:日本在华设立银行和发行“军用票”的目的在于……
;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教材知识考点:?
背景知识:中苏的蜜月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
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
解题程序:①依据材料信息确定考查要点;②依据考查要点确定选项
信息重点:建国初,国家奉行亲苏政策的目的在于……
;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教材知识考点:?
背景知识: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世界市场的形成;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
能力考查:程序性知识
解题程序:①确认材料信息重点;②依据重点信息排除干扰选项;③确定答案
重点信息:至18世纪末,茶叶成为英国普通民众日常消费品的原因有哪些?
;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