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时代精神之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捕捉时代精神之美   客观上讲,每个画家都企望着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把自己的那一套归结为艺术的风格。要想拿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是否找到自己心灵共鸣的落点?是否表达得言之有物?当然,这其中还要看谁的专业综合能力强,谁的悟性高,传统底子厚实些自然没有坏处,当代人的思维意识更不可少……。还是那句老话“功夫在画外”、“功夫在生活”。设想,不把你钟情的人搞得稀溜烂熟,你能找出那点微妙的、不同凡响的东西吗?能找出从躯壳到灵魂的那点特殊感应吗? 由寻得那一“丁点儿”异常的东西以成为画家的兴奋点,这兴奋点也许就是常说的“感觉”吧,跟着感觉走的画家就是有希望的画家。你也用不着去“追星”,因为你自己就是一颗星。   应该说,一个画家,他所经历的人生就是自己的财富。在人生历程中,最难得的是要保持着清醒的艺术眼光和机敏的艺术触角,最难得的是要保持心灵的朴实和真率,对自然和生命的挚爱之情。   绘画不是时间的艺术,但可以凝固时间。时下流行的人物画常是表情不伦不类,动作模棱两可,不知所云地呆着,由此不能表达精神指向。以回避人物画深层次的追求与深度精神的描绘,弄出玄虚的“不确定性”,这种几乎成为一种公式化的处理,其实是向画家提供着的一种方便,为惰性而开脱。人物画是不可能回避动作与情节的,人物的动作、姿势是人物在画面中精神交流的外部体现。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除了人物头部,就应该是人物的肢体语言了,这里的动作是具个性化的。当然,站立也是动作,这取决于画家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如恰到好处的运用,会更富于表现力。人物的动作、情节描写在类似连环画、插图等画种中体现最充分,但因其内容限定而表现局限。独幅画应该更多地让观者直接与画中人物形象神交,让形象自己说话,这当然有别于前者。但并不等于绘画拒绝情节,相反更讲究推敲情节(或细节),因为真实可信的情节,会增强人物画的感染力,无疑是加大对作品的理解,使作品内涵更趋丰富。平庸地理解并运用那种公式,那“不确定性”的想象空间实则为一段空洞苍白的空间。   绘画不长于叙述事件,但经悉心筛选的情节却能延展想象力而耐人寻味。富有个性化的情节,常常能给画面带来意外的转机,更有助于人物形象张弛有度地昭示精神内涵,所以,人物造型语言更要推敲考究,人物画中的情节(细节)是画家眼中的亮点,它们的有机结合更能将人物画演绎的有滋有味,揭示生命的本质之光。   有的时候会想到:与其去模仿某画风,还不如去模仿自然;与其去杜撰生活,还不如去照搬生活。不必担心人家给你扣上一顶“自然主义”的帽子,也不必担心人家指责你在生活中猎取和制造“平庸”的人情味。你要表现“生活流”,只要这股“生活流”表达着自然的朴素品行,表达着生活的情真意切,就已经不是对生活的无意识的摄取。用画笔画出来的此情此景,已经变得意味深长起来,你的意识与观众已寓于平凡和随意之中了,因为你是用“通过某种气质所看见的自然一角”(左拉语)这或许符合所谓先再现后表现的创作流程吧。   罗丹告诫艺术家不要盲目去模仿前辈,而提出“要一心一意地忠于自然”。只把传统当钥匙,打开并找出其内核中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创造性地模仿生活。   曾几何时,设计意识溶入画坛,追求构成形式美成为时尚。本来,在作品里,精神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无可非议。增强形式美感是增强图式感觉和表现张力的有力措施,它像骨架肌肉支撑运转着如血液灵魂的生活本质和精神涵盖。大家都在玩形式,这或许是历史的进步,但问题是:厚此薄彼,抽去了令人信服的内容的形式美终归是一个审美空壳,因为它是作为绘画之用而不是装饰之用。它应负载着作品的直抒内容和隐晦内容,而成为才情一展的神游之舟。   现在有些画作都是咋看可以,再看就索然无味。作品要打动人,要耐读耐看,取决于作品内涵,取决于作品的信息容量。画家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位,艺术感悟不到位,只在形式的架子上动脑筋,被动地在公式化的空架子上装填着内容,罗列对象,这艺术何以感动人?甚至于将构成形式作为全力以赴的目标,以至这幅画像剑拔弩张似地紧绷着神经,还能让人看得下去?艺术经验不和生活经验交媾,这艺术能勃发出生命吗?所以,就此意义讲,具有真情实感的艺术内容比形式感的新旧更显重要。   绘画技艺是关系作品成败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因为缠绕着画家头脑中的技艺问题常干扰着作画的初衷,如画家又将艺术创作停留在技艺层面上,技艺一旦游离了所表现的内容,就直接影响了作品的价值。所以,在技艺上高超的绘画并不一定是艺术上高超的作品。德国诗人歌德说过“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罗丹又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绘画这心灵的产物,对它品位的界定,除了笔墨技巧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内质:思想的、心智的和才气的诸方面。   那种仅满足于眼下的技法的完整,技法成了包袱,也会无形之中阻碍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