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973项目开题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73项目开题报告

部分堵塞型流量增大系数: 全堵型流量增大系数: 实测数据验证(舟曲罗家峪) 实测数据验证(舟曲罗家峪) 距离(m) 实测流量(m3) 计算流量(m3) 误差(%) 0 405 407 0.49 35 510 480 5.88 200 730 783 7.26 距离(m) 实测流量(m3) 计算流量(m3) 误差(%) 0 243 242.2 0.33 200 998 990 0.80 280 1800 2310 28.33 沟道堵塞体溃决流量放大系数 2.考虑高粘性遏制湍流减阻效应,构建综合糙率,改进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 不同模型计算精度比较:综合糙率公式 钱宁公式 杜榕桓公式 Koch公式 存在物质交换比最大时的最佳级配和最 佳容重,确定的最佳容重为2.01g/cm3; 物质交换比与流速为线性增长关系。 龙头物质交换实验 目前还没有定量估计泥石流与铺床层之间的物质交换率。实验发现: 3.5 动床侵蚀规模增大 铺床作用下泥石流的物质交换比 基于泥石流在可侵蚀底床运动所必须遵循的动量间断条件,底床摩擦力满足库伦莫尔关系,以及运动流体的膨胀体摩阻关系,推导了泥石流的理论侵蚀率公式。 泥石流侵蚀率公式 动量间断条件 运动流体摩阻关系 静止床面的摩阻关系 Iverson, 2012 泥石流堆积侵蚀动力学模型和计算 推导出考虑侵蚀和堆积作用的泥石流动力学方程 方程应用于红椿沟泥石流运动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泥石流最终堆积形态和体积以及沟道侵蚀量与调查结果相近 试验研究发现:卵石河床粗化表层破坏后,卵石推移质输沙率发生突变,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也是突发性特大山洪泥沙灾害激增的根源之一。 粗化层破坏后推移质输沙率关系 粗化层粗化层形成与破坏输沙率变化过程 沟床粗化层坏导致沟床物质侵蚀量急剧增加 50年一遇暴雨的洪水位抬升: 洪水输沙导致抬升:26%-14% 推移质淤积造床起主要作用:占抬升值的74-86% 动床侵蚀与洪水输沙导致山洪洪水位抬升 50年一遇暴雨的洪水位抬升 陡比降水槽(J=10%)水沙混合流试验 洪水位抬升机制:山洪输沙 推移质淤积抬升水位 hdep 推移质运动增加阻力 hbedload 四、 山洪泥石流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4.1 危险性分析 4.2 易损性分析 4.3 风险分析与风险制图 4.4 风险调控原理与技术 4.5 灾害风险管理 考虑动床的泥石流浆体-大颗粒双流体模型 浆体:连续流 泥石流体由水、粘粒、沙粒组成的浆体与大颗粒(石块)构成复杂的混合流。 大颗粒:离散运动 2)沟床变形方程 1)沟床级配调整方程 考虑沿程动床侵蚀作用 4.1 危险性分析 4.2 易损性分析 泥石流浆体与大石块冲击力的分离 浆体动压力 大石块冲击力 建筑物对泥石流冲击的动力响应 框架结构柱体受泥石流冲击破坏临界条件 泥石流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条件 多源遥感影像 危险性数据处理模型 易损性数据处理模型 风险评估与风险制图 地形数据 地质数据 灾害解译,承灾体解译,地质环境背景数据提取 ERDAS、 ENVI… 矢量、栅格文件类型的因子数据层 数据校正、投影转换、属性统计分析等 Arc-toolbox, model builder DEM ArcGIS 影像校正 投影转换 4.3 风险分析与风险制图 根据流域灾害发育规律和运动特征,提出了小流域山地灾害综合治理技术。 坡面防护 支沟的稳坡固沟 主沟的拦挡调节 沟口的排导防护 山地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基于过程调控的灾害综合治理原理与技术 4.4 风险调控原理与技术 4.5 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 低风险水平 高风险水平 正常风险水平 1000 500 0 风险 40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年代 500 2913 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水平 面对极端降雨和地震等灾变事件激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通过风险管理的软措施与工程结构体的硬措施相结合,减轻重大灾害,需要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监测预警、临灾预案、居民点规划、灾害保险、社区灾害管理 灾害风险管理原理 灾害风险管理 识别潜在灾害 风险分析与评估: 发生的可能性、规模、危险区和安全区、损失 灾害监测、预警、预测、预案 主动减灾 (调控灾害发生的因素与过程 ) 综合减灾:结合岩土工程措施、生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风险管理:政府、社会、保险、受灾者 灾害风险管理内容 灾害物理特征 细化了灾区泥石流诱发降雨类型,得出了降雨I-D阈值 各亚区的起动方式分类 泥石流的临界降雨条件(地震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