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COLT量表研究.docVIP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COLT量表研究.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COLT量表研究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COLT量表研究   摘 要: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目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丰富,但存在的问题是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少系统科学的课堂量化观察工具。本文针对Nina Spada、Maria Fröhlich和Patrick Allen等学者于1984年提出的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COLT量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首先就该量表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论述,对该量表的观察项设置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外,本文试图对COLT量表进行整体评价,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通过介绍当前比较流行的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量表,研究和开发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察量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观察 COLT量表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有分技能对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进行的研究;有按语言要素分别对汉语语法、词汇、汉字教学进行的研究;还有对课堂互动、教学管理以及课堂语言等进行的研究;近几年,教师行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综观对外汉语课堂研究的现状,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占课堂教学研究的绝大多数,而对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过程的量化研究比重很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系统科学的量化观察工具。   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者对课堂和课堂研究的重视,相应的课堂观察工具也应运而生。早期的课堂观察工具有Jarvis课堂观察量表(1968)、Politzer教师行为特点量表(1969)和Rothfarb师生互动量表(1970)(转引自Allwright,1983)。7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22种课堂观察量表,但很多量表对课堂活动的划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目前,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是由Nina Spada、Maria Fröhlich 和Patrick Allen于1984年提出的COLT量表,该量表产生20年来,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课堂观察研究。它以设计合理,使用简洁而著称。下面我们将详细地介绍COLT量表的设计和使用。      二、COLT量表      (一) COLT量表的产生背景   COLT量表的设计受到以下两种理论思潮的影响: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理论。   交际法语言教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指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由Hymes(1970)提出,这一概念对第二语言的教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交际能力包含四个因素: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性和语言的可接受性。80年代,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法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情况。这一时期,以形式为中心还是以意义为中心成为争论的焦点,并由此推动了应用语言学理论、相关研究及教学法的发展。但是,对于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原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因此,设计一套课堂观察工具用于考查以交际为目的的第二语言教学原理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在80年代显得势在必行。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研究者对课堂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重视,对课堂过程和学习者的研究也逐步开展,先后出现了以教学过程为中心和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两个研究重点,并呈消长状态。在此潮流的影响下Nina Spada等研究者试图通过一套课堂观察工具来描述不同的课堂教学过程及其与学习者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二)COLT量表观察项说明   COLT代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指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最早由Nina Spada、Maria Fröhlich 和Patrick Allen于1984年提出,并于1995年进行了部分修订,该量表是已设计的最全面的课堂观察工具。   COLT量表由两部分组成:PartA和PartB。第一部分(PartA)用于描述课堂上一段时间内的活动,第二部分(PartB)用于描述师生或者生生之间话语的互动交际特征。   COLT量表的第一部分(Part A)由七个观察项组成:时间(time)、活动(activity)、组织形式(participant organization)、话语内容(content)、话题控制(content control)、 学生状态(modality)、材料(materials),每一个大的观察项中又包含若干具体的小观察项。   COLT量表的第二部分(PartB)由Teacher verbal interac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