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需要教法智慧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民主平等的意识 海纳百川的气度 灵活敏锐的嗅觉 开放活跃的思维 流畅得体的表达 中肯恰切的评价 * * * * 借助佛学智慧 佛学的教育智慧,概括起来主要有: 宽容大度,徒自省悟;肯定自己,接纳自己;以戒为师,成就自己;看清自己,自走自路;充实内功,不宜妄求;自悟自度,自己开眼;讲活讲透,顽石点头;“道”在日常生活中。 * * 结 束 语 科学是整理过的知识,而智慧则是整理过的人生。 * * * * * 引子 “给他(她)满分又何妨” “把‘球’踢过去” * * 思考 教学在于融合。 课堂教学既是智慧体操也是情绪体操,需要执教者关注。 理想的课堂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 * * ?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 * * 课堂需要教学智慧 * * 课堂教学智慧界定 智慧?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壹 * * 智慧不是知识 智慧不是常识 智慧不是聪明 智慧不是经验 智慧如水一般渗透 智慧似光一样普照 智慧比珠宝更珍贵 智慧比朝露更难留 现实+梦想+幽默=智慧 —— 林语堂 IQ + EQ + SQ = 智慧 —— 李嘉诚 玄妙而实际的教育力量 * * I Q:用智商解决问题EQ:用情商面对问题 S Q:用心商超越问题 * * 教学智慧? 结构分析 横向: 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关系:自说自话?共生共进 纵向: 教学智慧的三个层次:懂——透——化 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学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 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启迪思想?明心成智 ? ? ? ? 教 书 匠? 能 师 ? 名?师 ??? 大 师 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学智慧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 * * 教学机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 * * * 教学机智的积极效果 ① 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 ② 机智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 ③ 机智防止伤害。 ④ 机智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 ⑤ 机智使好的东西得到加强和巩固。 ⑥ 机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 ⑦ 机智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 * * 教学机智的外显状态 ① 机智表现为克制。 ② 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 ③ 机智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 ④ 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 ⑤ 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 ⑥ 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 * * 教学机智的达成途径 ① 机智通过言语来调和。 ② 机智通过沉默来调和。 ③ 机智通过眼睛来调和。 ④ 机智通过动作来调和。 ⑤ 机智通过气氛来调和。 ⑥ 机智要由榜样来调和。 课堂教学智慧的表现 * * 贰 一、发现——课堂教学智慧的灵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对教师来说,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除了善于引导和启发之外,更要善于发现。发现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理念,是对教学的把握能力,是教师智慧的灵动;发现的过程是调控课堂,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过程,发现是“因材施教”的过程。发现,是课堂教学的精灵。 * * * * (一)发现学生的兴奋点 1、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 2、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点 * * (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成长需要激励。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材。”(吕型伟) 发现人才,应从赏识做起。我们应该具备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的能力。 发现学生的长处,不仅是客观评价学生的必要,也是满足学生心理渴望,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 (三)发现学生的疑惑点 学问来自疑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把握学习的难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互联网新贵迅雷.doc
- 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用户手册.doc
- 互联网信息发布系统.doc
- 互联网艺术.doc
- 互联网赢利.ppt
- 互联网赢利模式大揭秘.ppt
- 互联网舆情管理方法.ppt
- 互联网运用.doc
- 互联网在骨科中的运用.ppt
- 互联网这十年.ppt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