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东夏国乱世立国的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东夏国乱世立国的原因   摘要:1215年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东移后改号东夏。东夏国处于蒙古、高丽、金、耶律留哥政权几大势力之间。蒲鲜万奴凭借发展国家经济、完善政治制度、精明的外交策略以及利用所处地理优势等方面,使得东夏国得以立足于乱世。   关键词:东夏国; 蒲鲜万奴; 蒙古; 高丽   金末元初,金将普鲜万奴趁蒙古攻金的动乱之时,建立大真国(后改称东夏国)。东夏国面积广阔,南毗高丽,北接蒙古,西有金国及叛金辽将耶律留哥政权,本文就蒲鲜万奴为何能够在严峻的周边环境下立国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   一、地理位置非兵家必争之地,减少战争冲击   关于东夏国疆域,学术界争议较大,大致有四种说法:日本学者池内宏认为东夏国辖境大抵相当于金曷懒路全境,即所谓东海之地;金毓黻先生则认为东夏疆域包括金曷懒路、胡里改路、恤品路、金上京会宁府;王健群、张博泉和李健才诸先生认为,其辖境应包括金曷懒、胡里改、恤品三路,只是辖境内所划行政区域不同,王健群认为东夏疆域应是海兰江、绥芬河、牡丹江三条江河流域连接的广大地区,而张博泉、李建才两位先生则认为东夏疆域包括金曷懒路、恤品路以及胡里改路北部。李治亭先生认为东夏国疆域包括今绥芬河、图们江、海兰江、牡丹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同时也应该包括濒临日本海的今俄罗斯滨海地区,以及朝鲜咸镜南北两道地区。笔者比较认同此观点。   东夏国东部疆域即今天的日本海。《元史?木华黎传》记载:“咸平宣抚蒲鲜等率众十余万,遁入海岛”。《蒙兀儿史记》记载:“冬十月,万奴来降,以其子帖哥入质。既而杀蒙兀所置辽东行省右丞律捏儿哥,复叛去,帅众十万栖遁海岛。”蒲鲜万奴率众逃亡海岛,可知海岛所在位置应该离东夏国不远,由此可推测这里的“海”指的是所滨之海日本海。东夏国南部疆域应该到达今朝鲜咸镜北道稳城一带。据《高丽史?高宗世家》记载高宗十一年(1224年)东夏曾出使高丽,要求开放高丽定州为榷场。高丽十四年(1227年)九月,东夏骑兵曾袭击高丽的定州、长州。据考证,定州就是今朝鲜咸兴西南的定平,长州则位于定州南五十五里。由此可推测,定州、长州在高丽高宗时代还是高丽的领土。东夏南部与东夏北部的衔接地正是今朝鲜咸境北道稳城一带。东夏北部边界大抵到达今松花江下游。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松花江流域先后发现多枚东夏官印,1977年出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天泰四年的“监造提捏所印”,1970年和1984年出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的“夺与古阿邻谋克之印”、“副统之印”,均可证明此推断。1987年出土于吉林省镇赉的“行尚书六部印”(背刻“天泰三年七月二十七日造”)将东夏国西部疆域扩展到吉林西北地区。   东夏国地势平坦开阔,无险可守,再加上东临日本海,一旦被敌人包围根本无路可退。对蒙古而言,灭东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东夏建国之初,蒙古进攻的中心是金、西夏和中原地区,无暇东顾,因此不急于灭之而后快。不久,蒙古大将木华黎调往中原,成吉思汗率军西征,使蒙古在东北驻军空虚,实力的天平倾向东夏。而此时的金朝已经到了统治的末期,国力日渐衰微,根本无力对东夏采取大规模的将其灭亡的战争,耶律留哥虽然很想灭东夏壮大自己实力,但无奈也是新建立的政权,一定程度上还得依靠蒙古,与东夏势力相当,不能一举将其歼灭,而与东夏国相邻的高丽根本没有扩张是野心,因此蒲鲜万奴的东夏国就在即复杂又矛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二、经济繁荣为领土扩张提供保障   东夏国所统辖地区历经渤海、金两朝的开发与经营,已经具备较完整的经济部门和比较扎实是经济基础。渤海国汉化程度极深,逐渐采用中原生产方式,经济较为繁荣,史称“东海盛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龙州之?,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丸都之李,乐游之犁。”[1]渤海国已经形成了农业、手工业、渔猎业、畜牧业等生产部门。辽灭亡渤海国后,将渤海遗民迁移到辽河流域,不久,松花江中下游的女真人南下,占领这一地区。金建国以后统治者采取屯田和移民等政策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天会九年正月戊申,太宗“命徒门水以西,混瞳、星显、?]蠢三水以北闲田,给曷懒路诸谋克。”[2]足见当时金统治者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金末,国力日渐衰微,蒙古崛起,金宣宗将女真人以猛安谋克的组织形式移往河南中原地区,但此地的农业发展仍然显著,“上京、蒲与、速频、曷懒、胡里改等五路,每岁税收粟二十五万五千余石,所支者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3]蒲鲜万奴在前两代的基础上沿用金朝猛安谋克的组织形式继续发展,取得的经济成果十分显著。二十世纪70年代在牡丹江流域先后发现了表示东夏国统治时期粮仓的官印,分别是海林县出土的“术火仓之记”印背刻“泰和元年正月礼部造”,依兰县出土的“会州广盈仓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