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情开展有效教学困境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据学情开展有效教学困境及对策

依据学情开展有效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依然受到质疑,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教师教学时关注学情不够。有的教师在确立学习起点时无暇顾及“学情”或对学情的分析流于“空泛”;有的教师让预设的流程主导课堂,没有聚焦学生的学习障碍来组织学生进行“学的活动”;有的教师作业设计偏离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能有效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改进”状况。笔者认为,基于学生学习该项内容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求来确立学习起点,聚焦学生的学习障碍和生成过程来关注学习状态,设计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及内容一致以评估学习结果,可走出这一困境。   关键词:学情;有效教学;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   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定教”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当然是一大进步。但许多教师在践行“以学定教”中步履维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依然受到质疑,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教师教学时关注学情不够。   一是有的教师在确立学习起点时无暇顾及“学情”或对学情的分析流于“空泛”。陈隆升博士为了了解广大语文教师对“学情分析”的基本理解和实际做法,对十年间发表在语文教学期刊上的教案和教学设计做了调查,结论显示:做过学情分析的教学案例不多,进行学情分析的教师更少。有的教师把“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割裂开来,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忘了学情,在学情分析时忘了教学内容。不依据学情,导致教学内容僵化随意,学生对之兴趣不浓,成了制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瓶颈。   二是有的教师让预设的流程主导课堂,没有聚焦学生的学习障碍来组织学生进行“学的活动”。不关注学习状态,生拉硬拽,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能相应提高,“知道很多,体会很浅”。   三是有的教师作业设计偏离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能有效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改进”状况。作业设计的随意和空泛,导致学习结果得不到有效反馈。   那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一、确立学习起点:基于学生学习该项内容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奥苏伯尔强调“原有知识和经验”和维果茨基主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确认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要”提供了学理支持。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文本深知、浅知和不知的内容,真正弄清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在把握困难与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才会有针对性,才是有效教学。笔者以自己教学《香菱学诗》的两堂教学片段为例进行对比阐述。   【片段一】   师: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一般从梳理情节入手,请同学们自由阅读后概括情节。学生陆续说出“读诗”“谈诗”“写诗”,接着引领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来朗读、品味。   【片段二】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并在课文上圈画。一是画出不太理解的词句,可以是关于人物的,可以是关于写法、主题的;二是圈画出特别感兴趣、希望在课堂上细细品味的语句。   (生自由阅读,并圈画。)   师:请大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和特别感兴趣的语句。   生1:为什么是香菱而不是别人学诗?(板书学生的问题,后同。)   生2:香菱为什么要学诗?   生3:香菱的“笑”有何意味?……   师:好,这堂课主要就解决这些问题,品析这些语段。   片段一展示的课堂里,气氛沉闷;片段二的课堂就精彩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者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便于自身教学,并不是学生所期待的。梳理情节对学生来说太简单,学生心里始终有个疑问没有解决:为什么曹公要写香菱学诗呢?写府里的小姐或与香菱同身份的袭人、平儿学诗不好吗?正因为教师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也就缺少热情和动力。而后者课堂围绕“主要就解决这些问题,品析这些语段”展开,学习目标就是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香菱学诗发自性情,旨趣是超功利的;香菱笑中有苦;曹公意在塑造一个苦难而高贵的灵魂。课堂上学生始终全情投入,积极探究。   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求?许多教师自信了解学情,其实只是“认识和熟悉”学生而已,是对学情泛泛而论,这种空洞无力、贴标签式的“学情分析”实际上等于没有分析。真正的学情分析,就是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了解学情的途径,可在学生中调查得知,如钱梦龙老师与学生商量“有什么是可以不教的”“哪些是需要老师教的”,也可根据学生学习不同体式的文章的困惑与兴趣事先估量。   【片段三】   师:张之路在《关于》中写到:“这是一位教英语的姓李的老师送给我的礼物。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送礼物的事情可以写成一篇小说,礼物就是眼前这只比较贵重的羚羊木雕。”同学们有何发现和疑惑?   众生:作者是怎样编故事的?为什么这样编?   于是集中探究小说的写作思维过程:确定主题(作者的倾向性)→塑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