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市从化区环境变化调查分析报告
广州市从化区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华南师范大学
题目:广州市从化区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年级: 2011级
姓名: 王燕妮
专业: 地理科学
指导老师: 周尚哲
二零一四年七月
广州市从化区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属广州北部山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川流纵横,水资源丰富,流溪河为境内第一大河。从化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的影响,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前提下的黄壤、红壤、赤红壤。自1489年建县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化的自然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从化 自然环境 变化
1从化区概况
从化区位于113°17′E至114°04′,23°22′N至23°56′,地处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部,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北回归线穿过区内的南端太平镇。区境东部与龙门县、增城市接壤,南面与广州郊区增城、白云接壤,西面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部与佛冈、新丰县毗邻。从化区总面积1985.26平方千米,其中西北到东南最长直线距离约45千米,东北到正南边最大距离80千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化常住人口。现今从化下辖街口、城郊、江埔3个街道办事处和太平、温泉、良口、吕田、鳌头5个镇,有村民委员会221个和社区居民委员会44个。广州市属的流溪河林场、大岭山林场、黄龙带水库管理处等单位驻市内,市政府设在街口街。
2从化区的历史概况
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番禺划地设置从化县,隶属广州府。清袭明制,从化县隶属广州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38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5年,从化县再次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一年后改隶属广东省政府专员公署直属督察,至1949年。
1949年10月13日,从化县全境解放,隶属省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划归粤北行政区(后称韶关专员公署)。1958年10月,从化、佛冈两县合并为从化县,仍属韶关专员公署。1959年1月,改属佛山专员公署。1960年9月,改属广州市。1961年4月,从化、佛冈重新分为两个县,各辖原有地域,从化县仍属广州市。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属广州市代管。
2014年2月12日,撤销县级从化市,设立广州市从化区,以原从化市的行政区域为从化区的行政区域,从化区人民政府驻街口街道新城东路99号。
3从化区地理环境概况
3.1地质地貌
从化地质属华南地区的白垩——下第三系断陷盆地,在侏罗——白垩纪期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以后,在短陷盆地上又有第四系覆盖。北部和西北的山丘为白垩系,东部和东南部以第三系为主,两河河谷为第四系覆盖物。由于本区地质较为复杂,岩石的分布类型较多,其中岩浆岩的覆盖面积最大,占70%,沉积岩次之,占20%,还有变质岩和第四纪砾石红土,占10%[1]。
从化属丘陵半山区,区东北部为中山、低山地貌区,从九连山脉派发出来的两条支脉南昆山和青云山分别从该区域的东北和西北边缘向西南伸展,在良口镇附近部分汇合,由于流溪河切割,冲刷成破碎的丘陵区,中间形成吕田盆地和鞍山盆地。区内海拔800米上中山及400米至800米的大部分低山均分布在这个区域内,区内最大的河流——流溪河及其主要支流也发源于这些山脉之中。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分布在本地貌区。
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该区域的高、低丘陵实际上是区东北部山地的南延部分,且合后又分,分后再合,海拔高度已逐次降低。除了沿东南线和西南线区界上还有几座低山或高丘外,其余地方的高程均在海拔400米以下。流溪河顺着地势从东北部往西南贯穿,切割丘陵,不断形成宽窄不等的谷地。以流溪河为界,河东南侧的丘陵地貌面比河西北侧的稍高。在河流侵蚀扩宽作用的影响下,两条丘陵带位于街口街附近围成面积较大的从化盆地。流溪河中、下游沿岸两侧有小面积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下。
西南部为平原太低丘陵地貌区,平原是流溪河、琶江冲积而成。平原外围是台地、丘陵,以气感台地为界,东西各一盆地。平原分布在盆地中部,四周是台地丘陵[2]。
境内陆地最高点是良口镇东南端的天堂顶,为南昆山地的巅峰,海拔1210米,是从化区东部与龙门县的界山;最低点在太平镇的太平村,海拔16.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