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场上战友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石场上战友情

采石场上战友情 那年的冬季特别的寒冷,经过连队党支部决定,炸山采石这苦营生,就落在了一排三班十一名战士的肩上。兵团战士初生牛犊不怕苦、不畏难,更不懂什麽是危险。在副连长的带领下,大家带着炸药工具坐上大卡车冒着风雪出发了。 阴山脚下狼山口是半农半牧的地区,他们在山前的村庄里号了两间牧民的土房安营扎寨。山里气候多变凛冽寒风吹得人浑身发抖。屋内取暖就是一个没有烟囱的铁皮炉子,不管怎样总比外面强。好在土房四处漏风,大家根本不晓得可能会发生的煤气中毒。 稍事休息,铁匠和炊事员就在院子里盘地炉,装风箱。风箱呼哒呼哒、铁锤钉钉铛铛就打将起来,炭火将钢钎烧红,截成不同长短,再锻打钎头,很快采石的工具就齐备了。 紧张的一天战友们累极了,倒头一睡就鼾声大作。早上从土炕上爬将起来互相一看笑声一片,原来一晚上没有烟囱的铁皮炉子把大伙熏的个个都是大花脸。走向屋外,天空一片晴朗,阳光在铺着厚厚白雪的大地上折射着刺眼的光芒。西北风吹起地上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放射出五彩的颜色,牧民人家的烟囱向外喷吐着缥缈的炊烟,隐约似乎闻到肉香味。牧民的女子站在井架前用柳条桶打水,牛马围在水槽前在争抢着饮水,骆驼站在房前打着响鼻,远处的山羊在雪地里刨着啃着草根,一片自然朴实的景象。 我们的日子跟牧民无法比。但比连队的战友们强的多了。我们每天能吃到一顿馒头了。我们的早餐、晚饭都是棒子面糊糊、玉米面窝头和咸菜。 早餐饭后我们头戴狗皮帽、身裹棉大衣、脚蹬大头鞋,怀揣着窝头咸菜的午饭,背上水壶、肩扛开山采石的工具和炸药,顶着刺骨的寒风徒步向采石场走去。一眼望去看见那山口边建有一座只有城里才有的青灰色砖砌就的二层楼房还有高高院墙包围着。据当地牧民讲:“这是备用野战医院,准备和苏联打起仗来,抢救治疗伤员用的。”时值中苏关系十分紧张,双方边境陈兵百万,国家都得做战争准备,我们这些年轻的兵团战士驻扎在这里屯垦戍边何尝不是为此做准备的呢?走到山口处发现有一眼常年不断涓涓细流的泉水,水质清澈,真想不到在这寒风刺骨又满地白雪皑皑的阴山脚下,还有这接济路人的甘甜山泉。 进山一路上坡,碎石渣路面弯弯曲曲可以行走汽车,偶尔有汽车、马车、驼队经过。将近走了有两三里路在转弯处寻见一处较缓的山坡,副连长上去看了一下认为这里可以采石。大家停了下来,班长安排分工,搭配人手俩人一组。当既就开工干活了。爬上山去。大家分别找到合适的位置就干了起来,石头坚硬不如我们的意志坚强,大锤声、钢钎声、吆喝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中午时炮眼打得差不多了,副连长拿出炸药给大家示范装填炸药的方法。将两三个棒状炸药用木棒推入深有四十公分的炮眼,导火索缠绕的棉线撸下一节插入雷管的接口内,送入一只已用树枝扎出深孔的炸药棒的端头里,一起推入炮眼内再将空白部位炸药填实,最后将炮眼用土填埋封实。大家看后便分组认真干起来,不长时间炸药全都装填好,但是由于土壤十分干燥无法封填洞口,如果这样炸药的威力便无法发挥出来,可以用水和泥,水壶里的水已经喝干了,怎麽办?这时北京战士大声嚷嚷道:“我这还有一壶。”只见他背对大家向地上浇灌了一道带有异骚味热水,戴上手套抓上湿乎乎的泥土团糊向洞口。大家纷纷仿效,将炮眼填埋好,导火索连接起来,就等最后时刻点火炸山了。经过仔细检查没有问题后,大家争着点炮。班长说“你们都别争,头一炮我来点!”。于是大伙分成两拨在山路的上面和下面瞭望,不让过路的人进入危险地带。大家隐蔽好后,只见班长走近导火索,把导火索的头扒开,露出火药芯,划着火柴去点没点燃,又划着一棵火柴只见导火索吱吱地冒着火星儿,便快步跑向藏身之处。一会儿咚、咚、咚的爆炸声连成一串,山上的碎石炸得四处飞扬,大石头叽里咕噜的滚落到山坡下。这时大家紧绷的心才松了下来。才感觉到肚子里的饥饿,午饭还没吃呢,赶忙从裹着得大衣中拿出冻有冰茬的窝头就着咸菜吃了起来。这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午饭大都是这样过来的。许多战友胃病就是这样造成的,直到后来很长时间每逢发作就靠服用阿托品顶着。 眼见的太阳偏西了,山风越吹越烈,大家赶紧将未坠落的石头撬下来,堆起石堆,就随着打靶归来的歌声回到村庄里。开始几天大家干劲十足,本来满是老茧的双手也打起了血泡,一攥大锤把就疼得不行,只得将血泡用头发丝穿过,戴上手套保护起来,不由得不减慢打炮眼的进度,过了几天手上的泡又结成了老茧,大家的身体也逐渐适应了,每日的采石量在逐步增加。 有一天,炮眼装完炸药点燃导火索,一通爆炸声后,一数还有一炮没响,出现了哑炮这可不是小事情。上不能上、撤不能撤,大家依然隐蔽在安全处,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副连长告诉大家都别动,于是他就猫着腰快步跑向有导火索的炮眼,还有一段距离,便匍匐下身子逐步接近导火索,近前一看原来是导火索连接不好没有点燃,便将其点燃排除了哑炮。大家绷紧的心弦松了下来。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