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预警跟应急法律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预警跟应急法律制度

2003年春肆虐中国的SARS 汶川地震、三鹿毒奶粉、 煤矿透水考验着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社会预警和应急法律制度 主要内容 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群体性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社会预警和应急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一、背景 2003年春肆虐全国、席卷全球的SARS危机是我国公共应急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SARS引发的严重后果及其事后反思,将我国的公共应急法制建设推上了快车道。当年,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奇来的疫病,国务院迅速颁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防治“非典”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温家宝总理提出“争取三年时间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立法过程 2003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开始着手起草应急法草案。最初“紧急状态法”之名列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2005年3月,国务院第八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了该草案。法制办根据常务会议精神将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就修改的有关内容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了汇报,将名称更改为“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6年5月31日国务院第一百八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07年8月30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三、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三个重要事件 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出台。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随后陆续发布四大类25件专项应急预案---为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活动提供了基本行动准则,这些制度被后来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大量吸收。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成立。该办公室承担国务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此后,全国各地根据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陆续设立了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发布。详细提出了国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四、我国应急法治的基本体系 宪法上的紧急权制度 仅限于战争状态和足以引起平常宪法秩序改变的特别重大非战争危机,应对其他普通突发事件的法律和行为,不得突破平常的宪法秩序。 应急管理基本法---《突发事件应对法》 应急管理单行法。 一事一法 一阶段一法 一事一阶段一法 应急管理相关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法》《劳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 有关国际条约和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四、我国应急法制的基本原则 法治原则 权利优先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比例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 社会预警和应急法律制度 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体制框架 应急管理体制: 是指国家机关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职权分配、机构设置、责任与监督等问题。 应急管理体制框架: 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在内的各种国家权力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权责格局 行政机关内部,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及其部门之间应急管理职责的分配 行政及各种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立、职权和运行。 应急管理中的国家权力结构 立法权向行政机关的让渡: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强调了立法机关对政府应急管理行为的监督,但备案和报告使政府获得了更大的裁量空间。 应急管理中的国家权力结构 应急管理对司法权的影响: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3条规定:“因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诉讼、行政复议、仲裁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可以使(准)司法机关自应急处置期间暂停案件的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