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道教历史面貌及现状概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道教历史面貌及现状概述

兰州道教历史面貌及现状概述   道教形成于东汉,魏晋时期传到甘肃陇东地区,后渐西传。三国魏文帝咸熙三年(265年),甘肃狄道(今临洮)城东北东山北麓建有道教太平观。十六国时期,陇西安阳有道士王嘉隐居于东阳谷修炼,受业弟子数百人。唐代,道教被官方定为正统宗教,陇东、陇南等地道教已显兴盛,榆中兴隆山建有道观。   宋代,统治者以崇道著称,道教在兰州已有所发展。兰州云峰寺改建为九阳观,新建玄妙观(后改名东华观)、城隍祠,兴隆山已是道教名山,人称“洞天福地”,“兰郡之胜境”。南宋时,兰州属西夏、金统治,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有秦致通、李致享二人在榆中兴隆山结庐朝阳洞(后人称二仙洞),修真学道。金代,全真派著名道士丘处机在龙门山(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修道七年(1180-1186年),曾云游甘肃,收授弟子,对甘肃道教的传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宋元之际,道教派别分化繁衍,新派纷纷出现。元代,全真道龙门派和嵛山派在陇东、陇南最为兴盛。时兰州盛行正一道,建关帝庙,兴隆山也修建一批宫观。   明代,执政者崇信道教,兰州道教有较大发展。全真道支派著名道士张三丰见重于朱元璋父子。朱元璋十四子肃庄王朱瑛镇守甘肃,笃信道教,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在兰州城西华林山麓宋九阳观旧址上,修建金天观,延请武当山玉虚宫真人、张三丰弟子孙碧云为金天观第一代住持。张三丰云游甘肃时,曾过往兰州,传道行医。孙碧云广涉道家经籍,兼融儒、释,住持金天观,接引徒众,讲经论道,传播崇尚清虚自然的教旨教义;又主张道士蓄发出家,住庵修炼,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严格道教丛林规矩,启兰州道教之新风。于是全真派在兰州,以金天观为中心,有较大发展。其时,正一道仍颇盛行。金天观之外,朱瑛还建凝熙观(雷祖庙)、斗母宫、天齐庙、太乙延庆宫等,延火居道士住持。有明一代,驻兰州的几位藩王均为道教信徒,自起道名法号,常率官员设坛建醮。在当政者的倡导下,兰州修缮宫观之风蔚起,玄妙观、城隍庙、兴隆山道观,分别在宣德、嘉靖、万历年间修葺一新,兰州道教极一时之盛。   清代提倡佛教,兰州道教虽一度衰微,后又兴盛。金天观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延聘崂山全真嵛山派道士、凉州(今武威)马榆山人王性叵为金天观第九代住持。从此,嵛山派传播于兰州。   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有全真龙门派道士刘一明(1733-1821年,山西曲沃人),云游至金县(今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见山上道观大多毁于明末战乱,道士星散,人迹罕至,但山景幽静,五峰罗列,气象不凡,乃结庐于栖云峰山腰一石洞(“自在石窝”)中,精研道学,潜心著述,并行医募化,与同道募集银资,重新修建宫观,招引徒众,讲经论道,置地垦荒以自养,经营35年,使兴隆山复为道教胜地。刘经常往来兰州,住金天观,阐讲《周易》、太极图,对兰州道教的传播和龙门派的发展,产生重要历史作用和影响。   有清一代,兰州著名道士代有人出,如刘一明、王性叵、赵丰谷、白云鹤。受其影响,全真嵛山派和龙门派分别以金天观和兴隆山为中心,都有所发展。正一道在民间信仰未衰,道教的祈祷、斋醮、风水、医卜等活动,成为民间习俗,始终在流传。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兰州城西北黄河滨的白马浪,由官绅倡议,新建白云观,奉祀道教上仙吕洞宾,亦称吕祖庙。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30余亩,成为兰州道教除金天观外的第二大宫观。在乾隆年间,兰州城隍庙因遭火灾而重修。同治间,兴隆山道观因战乱而遭破坏,被再次修葺增建。其他小庵庙亦有修葺者。   清末民初,受全国民主革命潮流的冲击,道教日见衰落之势。民国前期,兰州一些道观仍获得修葺。金天观经王静复、赵丰谷、李旭阳等道士募化修建一新,陇上名人张建为其撰写重修碑铭。民国八年(1919年),五泉山人刘尔?阅蓟?筹款,对五泉山全面修缮扩建,伏羲殿、文昌宫、八卦台、太昊宫等修建一新。1929年,邓隆为《甘肃通志》编纂道教志。1942年,以西关火神庙为会址,成立兰州道教会,不久即被解散。民国中期以后,宫观大都为军阀政府和国民党驻军所占。金天观首当其冲,从1925年至1949年,先后有刘郁芬部队、陕军、东北军驻扎观内,继为省警察局、师管区占有,第八战区用作武器仓库、汽油库。1937年和1945年,白云观先后被国民党51军自卫队、军官大队和甘肃师管区司令部占驻,观内建筑、雕塑、壁画大多遭到破坏,道人宗教活动基本停止。抗日战争时期,兴隆山道观亦多被军队驻扎。其他道观,有的被用作警察所,有的被改作学校,有的年久失修而颓败。道教由此顿趋衰落,道人四散,唯信仰和符咒、斋醮活动仍行于市里民间。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兰州市有乾道人79人(一说115人),坤道23人,庵观22处,然多已破败不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宗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