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粘着与细胞外基质.doc

第十五篇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粘着与细胞外基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粘着和细胞外基质 15.1 学习要点 15.1.1 细胞连接 表 15-1 各种细胞连接方式的比较 细胞连接类型 结构特点 生物学意义 封闭连接 紧密连接 一般存在于脊椎动物上皮细胞之间 成串的跨膜蛋白构成网络状蛋白质焊接线,也称嵴线 封闭作用,形成“闭锁带”,防止溶质渗漏 形成膜蛋白和膜脂侧向扩散的屏障,隔离特定区域的蛋白膜蛋白和膜脂侧,维持上皮细胞极性 机械连接装置,发挥支持的功能 锚定连接 与中间纤维相连 桥粒 细胞与细胞之间两侧对称的纽扣式连接 胞内锚蛋白形成盘状胞质致密斑,胞内与中间纤维相连,胞外与钙粘着蛋白相连 通过桥粒连接,使整个上皮层的中等纤维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增加了细胞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能力。 半桥粒 细胞与胞外基质的连接方式 角蛋白纤维通过膜上的整联蛋白(intergrin)与胞外基质的层连蛋白相连 将上皮细胞粘着在基底膜上。 与肌动蛋白微丝相连 黏合带 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相邻细胞相成连续的带状结构 胞质侧与微丝束相连 胞外侧靠钙粘着蛋白cadherin)相成胞间横桥将相邻细胞连接 钙粘着蛋白与细胞骨架之间靠别的连接蛋白联系在一起 在动物胚胎发育形态建成中,促使上皮细胞层弯曲形成神经管等结构。 黏合斑 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参与连接的骨架为肌动蛋白纤维。 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黏合斑附在培养皿基质上。 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 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 连接蛋白六聚体构成连接子 相邻细胞连接子对接,形成直径约为1.5纳米的通道 孔道的开闭受钙离子的调控 间隙连接在代谢偶联中的作用 间隙连接在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间隙连接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间隙连接是可以随细胞内的变化而进行开关的动态结构 胞间连丝 两相邻植物细胞的质膜相连形成管状(20-40nm)结构 内质网从中穿过 功能上与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类似 通透性可调节。某些植物病毒能制造特殊的蛋白质,使胞间连丝的有效孔径扩大。 某些细胞蛋白和核酸能够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外一个细胞 化学突触 兴奋细胞间的一种连接方式 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神经冲动 15.1.2 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 细胞黏着: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 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在细胞识别过程中,细胞的糖被起重要作用,而引起细胞黏着的主要是整合膜蛋白。同种组织类型细胞的黏着甚至超越种的界限。 细胞黏着方式: 同亲型结合:相邻细胞表面同种黏着分子间的识别与黏着。 异亲型结合:相邻细胞表面不同种黏着分子间的识别与黏着。 衔接分子依赖性结合:相邻细胞表面同种黏着分子借助衔接分子相互识别与黏着。 细胞黏着生物学意义: 细胞黏着对胚胎发育以及个体形态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胚胎发育中通过细胞黏着形成三个不同的胚层。 在器官形成过程中,通过细胞识别与黏着形成不同的组织合器官。 表15-2 不同黏着分子的比较 类型 特点 功能 钙黏蛋白 介导钙依赖的同亲性黏着。 钙黏蛋白多是单次跨膜蛋白,常形成二聚体或者多聚体,胞外肽链部分折叠形成重复结构域,与钙离子结合。 具有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P-钙黏蛋白,VE-钙黏蛋白等类型。 不同细胞及其不同发育阶段钙黏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 钙黏蛋白对个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钙黏蛋白种类和数量的调控决定某些胚胎细胞的黏着,影响细胞分化,参与器官建成。 选择素 介导钙依赖的异亲性黏着。 是跨膜蛋白,胞外有保守的凝集素样结构域。 具有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三种主要类型。 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粘着,帮助白细胞聚集导炎症发生部位。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现象的实现。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介导钙不依赖的同亲性黏着和异亲性黏着。 分子结构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的结构域。 大多数细胞黏着分子介导淋巴细胞和免疫应答细胞间的黏着。 V-CAM,N-CAM和L1介导非免疫细胞间的黏着,在在神经组织细胞间的黏着中发挥主要作用。 整联蛋白 普遍存在脊椎动物细胞表面,介导钙或镁离子依赖的异亲性黏着分子。 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黏着。 有两个亚基形成跨膜异二聚体。 通过与胞内支架蛋白的相互作用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黏着。 整联蛋白介导的典型结构有黏合斑和半桥粒。 半数的整联蛋白含有结合RGD的结构域,,开辟了以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新的治疗手段。 参与信号传导。参与由“内向外”以及“由外向内”两种信号传递。 整联蛋白的信号转导功能依赖于FAK,FAK的活化又依赖于黏合斑的形成。 整联蛋白与其他表面受体通过多种协同方式刺激细胞产生多种应答。 15.1.3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