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偷走了北京人地骄傲
                    谁偷走了北京人的骄傲
雾霾创造的奇观
雾霾创造的奇观北京人面对雾霾,更多的时候只能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无奈。2014年10月9日,一次中到重度的雾霾天气,北京市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奥林匹克公园被网友称为“大钉子”的观光塔,为北京人调侃雾霾提供了生动的画面:塔身已难觅踪影,几个高低错落的“光环”悬浮在污浊混沌的城市上空,被网友们戏称为“UFO”。“钉子塔”高246米,是一座可以俯瞰半个北京城的观光塔,在这样的雾霾天气里,这座观光塔真的成了一座仅仅可以观看到微弱灯光的无身之塔。
北京成了被调侃的对象
“10月28日,重雾霾。一位司机将电话打进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称自己快哭了:雾太大看不清红绿灯,连闯了五个,该咋办?主持人安慰他:没事,雾大,照不清你的车牌号。”
这是一篇文章中的描述,是调侃还是事实,难以分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为一个北京人曾经拥有的骄傲和自豪正在一点点地丧失。北京人的自尊正在遭受不断的冲击。北京被一些跨国公司列为“艰苦地区”,被派遣至此的员工可以享受“艰苦津贴”;美国大使馆为其驻京外交官提供相当于其工资总额15%的艰苦地区补贴。
“老外”甚至为北京的雾霾创造了一些专门的名词,比如Beijing Cough(北京咳:特指进入北京就开始、离开北京就消失的一种咳嗽症状)。还有一个词Beige-jing,发音和Beijing类似,这是“老外”对北京的另一种称呼,这个词的意思是“棕京”或者“褐京”,说的是雾霾的颜色。
人们对雾霾的关注,往往落实到地标性建筑上,因为地标性建筑可以把雾霾贴上地域的标签。有些城市,雾霾只是插曲,而首都北京,雾霾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3月4日至17日全国两会期间,摄影师在天安门广场的同一位置连续拍摄14天,得到14张场景相同的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拼接在一起,得到一组画面,画面被分成14份,展现了14天的天气状况,从中可以看出,雾霾天气已经占到一半以上。更多的日子里,天空是灰色的。
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天再现,又一个词创造出来了——“APEC蓝”,用来形容转瞬即逝的美好。
演员宋丹丹在她的微博中这样写道:“在北京出生长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我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但今天,我脑子里一直在转: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这条微博,有4万多次的转发。
的确有一些北京人奔向空气好的地方了,甚至有一个词专门指称这些人——“避尘一代”。
郁达夫说,愿拿生命的三分之一来换北京的秋
北京曾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如今怎么会是这样?这让我想起北京的生活环境,曾经让北京人何等地骄傲和自豪啊。看看北京作家老舍的作品吧,你就知道了北京人为什么骄傲和自豪。
有一年老舍客居在山东济南,思念起北京(那时叫北平)来,于是写了一篇散文《想北平》。文中,他拿北京与巴黎相比较(老舍曾旅欧六载),结论是北京比巴黎美好得多: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老舍先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在大多数日子里,在北京城里要想望到北山和西山,那简直是一种奢望。
老舍接着写道:“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说起北京的美来,不能不提北京的秋天。对于北京的秋天,老舍曾经说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
作家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堪称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其中对北京秋天的爱更是浓郁炽烈: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对北京的秋太眷恋了,郁达夫竟说出这样的话来:“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01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当天遭遇雾霾天气,虽然口罩会影响运动时的呼吸,但还是有很多人戴上了口罩,更有甚者用防毒面具来武装,略显讽刺的是其胸前醒目的“蓝天”二字。摄影/吴皓
201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