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是读书好时光
我的父母都是一所乡村中学的老师。在上世纪的70年代,校园里都是平房,紧贴围墙青石砌成的一排就是教工宿舍。每家有两间房,对面还有个被称作锅屋的小房子,旁边随意种些枣树梨树,春天有花秋有果子。从出生开始,我就在这园子里生活,听上下课的敲钟声,看夹着书本的老师学生。也是在这里,我开始了自己最初的阅读时光。 父亲是语文老师,是乡里人都敬重的先生。我在年幼?r就知道,他的课上得很好,班级学生的成绩也很好。在家里他很少做家务活,总是在书桌上忙着备课,批作文,有时还要一笔一画地刻写蜡纸,然后去推油墨给学生印张讲义做。
这些时候妈妈也不过来, 我们更是不能吵闹,哪怕 再好奇,也只能在一边看。 弟弟往往待了一会儿,就 被门外呼喊着要去揪槐花 或者是逮蚂蚱的小伙伴招 了出去。我心里有些看不
起这种野,就留在一旁。对
父亲做的那些眉批旁注、圈点勾画当然不懂,但那种安静到近乎庄严的气氛吸引着我。偶尔得到帮他压住纸角或者递本词典的特权,我都会暗暗地高兴好一会儿。有时候爸爸也叫我们一起坐下,念些现在看来浅显易懂的句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他会细细地讲其中的意思,似懂非懂间,我们记住了好些。
后来,爸妈从不多的工资里省出一点,给我们订了《小朋友》和《儿童时代》,之后又换成了《少年文艺》。那些阅读的记忆都很模糊了,依稀印象中《小朋友》类似于今天的绘本,颜色鲜艳,图画多而文字少;《儿童时代》也是彩色的,但有了一篇篇小文章;《少年文艺》虽然也有插图,但是文章多而且长,读来很过瘾。我们被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儿有着和这个乡村校园里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和故事。于是每天放学回家,我们就赶紧做好作业。晚饭后伙伴们陆陆续续地来,围着小桌子看书,多的时候要挤上七八个小脑袋。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看,有时候也会为某处突然笑闹起来。开卷有益,到了三年级初学写作文,“麦苗咕咚咕咚地喝饱了水,努力地挺直了腰杆……”一次晨会时,这篇写春雨的作文被校长从大喇叭里读了出来,那份惊喜和骄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今天想起来也还是暖暖的。
每次到市里,新华书店都必去,去了就会带喜欢的书回来。那些书实在吸引人,每次决定买什么都是艰难的。我们就尽量拖延在书店的时间,把短篇的多看一点儿。书还是一点点地买回来了,先是《365夜故事》,厚厚的上下两册,我们翻来覆去地看。然后是一套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淡绿色的封面,每个故事都扣人心弦,其中那本《海的女儿》我已不记得自己到底读了多少遍,有多少次热泪盈眶。接着又来了冰心、鲁迅、朱自清、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属于我们的新书橱终于要添置了。那时早已把一间房隔成前后两小间。弟弟住外面,还有八仙桌和凳子;我住里面,还有缝纫机和衣橱。我们都抢着想要那书橱,但都放不下,最后还是放到了爸爸的书桌旁。于是那些期刊和书都有了整齐排列的去处,还添上了从爸爸的书架中移来的四大名著、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有《辞海》等等。至于不知怎么跑来的《家庭医生》,则是无形中补了学校里没有开设的生理卫生课……反正有大把的时间,我们就自由自在地看,伙伴间也要讨论争辩,比如三国谁的本领大?相持不下,就去找大人评理,园子里多的是老师。
书越来越多,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把那些翻乱了的书刊一起拿出来,擦干净橱格,再仔细把书归类放回去。有时候理着理着,突然被某一本吸引,就拿着看起来,甚至会完全忘了时间。虽然初中作业多了,但是成绩好坏似乎并没有什么要紧,也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大家在一起读书的时间还是很富裕的。而那些文字组合变化带来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美好意境,让这时的我们开始更多地感到其中的妙处。爸爸教我们自己抄下这些句子,时常看看,慢慢体会。要好的伙伴会相互传看,爸爸偶尔也指点一二,从格式到内容。虽然被批评的时候多,但我们全都服气,不知不觉地这本子也就丰实起来了;而能得到些表扬的,就往往是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尤其是作文。
读了高中,我的文科优势更明显了些,尤其是语文,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最高。也许是这个原因,老师时常会免去我的作业,让我帮他一起改几篇作文,或者说“还不如看看这个”,递给我一本书,“一个月差不多能看完吧!”书很杂,从诗选到美学到文艺评论,读每一本,都仿佛是一次精神的旅程。后来高考揭榜,我的语文是全市最高,老师自得地说这得归功于他让我改作文和读闲书。这是后话了。学校里时间紧张,要读课外书只能自己想办法。那时起床铃是六点,那么我就五点起身,在宿舍里静静点起一支蜡烛,天气好的时候就到路灯下看。读书笔记另选了厚厚的本子,除了继续把喜欢的文字大段抄写下来,写心得,还兼带着记录一点日常,这本子就成了和自己笔谈的地方。也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讲讲读的书,互相点评一下那些涂鸦。有时还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