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预防青年犯罪工作.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做好预防青年犯罪工作

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 为深入落实我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专项组工作汇报会精神,以深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围绕重点群体,深化重点项目,强化基层基础,加强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 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工作任务: 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 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 青少年犯罪针对群体: 重点在6----25周岁,有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13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生悲刷。经分析,有几种心理在少年犯罪中比较常见: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 三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从犯罪年段年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较为严重。 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 四 青少年犯罪分析: 心理分析—— 人得需求动机是心理转变,孩子的成长会因心理和生理发生急剧变化,而承受力和应对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处事方法和对事的认知程度。 心理类型:过敏性、抑郁性、淡漠性、易变性、攻击性、冲动型等。类型举例如下: 1.鲁莽心理 特征: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重感情、想事情太简单。 特点:一突发性强,二强烈性,三短促性,四认知性差,有的人思路狭窄,思维能力较差,无法控制自己冲动鲁莽,因一时冲动,做出无法挽回的悔恨。 2.偏执心理 特征:心理缺陷常感孤独、忧郁、烦闷,长期处于不安状态,有紧张心理,敏感多疑,爱嫉妒。 特点:心胸狭窄,对悔辱和上海耿耿于怀,而且表现偏执,思想行为死板,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从个人感情出发,所以主观片面性大,是造成犯罪的原因。 3.逆反心理 特征:对抗、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父母长辈或教师的说服和命令,有时还会对一些事熟视无睹,漠不关心。 特点:由于处于青春期下的青少年,其生理激素发生的变化使得他们对待事物总是持一种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和教师应注意对这一现象加以引导,使他们能顺利的度过青春期。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特殊的作用,青少年社会化能否顺利,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环境。有的学者认为,青少年犯罪的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显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 父母的隐蔽的不道德和残暴的行为,使子女暗中模仿; 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灵创伤; 父母工作,对孩子生活不关心,不引导; 父母因是农民,没有文化教育,无法指导孩子健康发展; 父母溺爱,偏袒孩子,骄纵养成不良习惯; 父母在外打工,子女由老人监管,缺少正面教育。 社会影响—— 周边环境,学生因关注外界,模仿力和好奇心导致由外界影响反馈学习模仿,产生自我态度和看法。 生活环境,因家庭背景,社区情况,接触人群,电视,书籍等各方面直接传导思想意识,把看到的,听到的,融为自己的准则和生活态度。 交际人群,与不良成员相处,没有主观概念,文化教育的有限,不能辨别好坏,听人教唆,随波逐流。 社会压力,受到打击、挫败,无法自我排解,由此引发各种不健康心理。 校园情况—— 老师批评,逆反; 同学排斥,孤僻; 家长打骂,偏执; 同学欺负,欺辱,自卑;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