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白乃庙铜矿成因研究及其铜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划分.docVIP

内蒙古自治区白乃庙铜矿成因研究及其铜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划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白乃庙铜矿成因研究及其铜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划分

内蒙古自治区白乃庙铜矿成因研究及其铜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划分   摘要:白乃庙铜矿赋存于中浅变质的中元古界白乃庙组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曾经历与海相火山喷发相伴的金属矿化和斑岩矿化两个矿化期。依据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白乃庙―朱日和铜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及预测区。   关键词:矿床成因 白乃庙铜矿 成矿远景区 预测区   白乃庙铜矿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东北部,为一伴共生钼、金、硫等元素的大型铜矿床,成矿区划属华北板块北缘金属成矿带。由于其成因复杂,曾有众多地质工作者对该矿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其成因认识却不一而同,概有:海相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富集)复成因矿床①;与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孟良义等, 1992;鲁守柱等, 1992);海相火山成因铜多金属矿床(聂凤军等, 1993);北矿带属斑岩型矿床,南矿带属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施林道, 1994)。笔者曾参加白乃庙铜矿深部普查及详查工作,对其矿床特征及成因等进行了长期研究,认为该矿床具有典型的热液成矿特征,而且赋存于特定层位,沉积成矿特点明显,应为海相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形成。   1. 矿区地质概况   白乃庙铜矿处于华北板块北缘新元古代褶皱增生带,该地区曾经历陆壳裂解、洋壳扩张、陆壳增生、板内构造活动等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白银都西群和白乃庙组、中志留统徐尼乌苏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以及上侏罗统大青山组等。其中以白乃庙组地层分布最广,也是白乃庙铜矿的容矿地层。白乃庙组由一套中浅变质的绿片岩、长英片岩组成,共划分为五个岩性段,在矿区呈近EW向分布。第一、三、五岩段以绿片岩为主;第二、四岩段以长英片岩为主,局部夹薄层含铁石英岩。白乃庙组原岩为海底喷发的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凝灰岩夹正常沉积的碎屑岩和碳酸盐[1]。   岩浆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及白云母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斑岩呈NWW~近EW向分布于矿区中部和北部,为加里东晚期沿白乃庙组绿片岩层间断裂侵入形成,空间上与北矿带关系极密切。在南矿带Ⅵ、Ⅶ矿段的深部亦见有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枝[2]。   矿区构造总体上表现为走向近EW、倾向S的单斜构造。断裂构造发育,以东西向断裂构造最为重要,曾经历多次活动,对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成矿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NE向构造以断裂为主,对矿体主要起破坏作用,而部分断裂(带)中具石英脉型或蚀变岩型金矿化。   2. 矿床地质特征   白乃庙铜矿总体上呈带状近EW向展布,根据矿体产出部位和围岩特征不同,矿床分为8个矿段,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等。矿体产状基本与围岩片理一致,大多矿段的矿体走向为近EW~NW,倾向S~SW,倾角300~83°,变化较大。受成矿后NE向白乃庙断裂构造的影响,矿体产状由东向西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Ⅶ矿段矿体产状变化显著,走向近SN,倾向W。矿体长度大者超过千米,最厚达40余米;小者长仅数十米,厚几十厘米。   矿石类型主要为绿片岩型矿石和花岗闪长斑岩型矿石。绿片岩型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浸染状、脉状构造等,矿石结构主要为晶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压碎结构、揉皱结构、乳滴状结构等。花岗闪长斑岩型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团块状、脉状及片状构造,矿石结构为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斑铜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白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石膏等。该矿床以铜为主,伴生钼、金、银、硫等元素。   矿床围岩蚀变普遍,蚀变类型主要有石英―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泥化等。其中,南矿带以黑云母化、硅化为主,黑云母化尤为广泛;北矿带则以石英―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为主。   3. 矿床成因类型:   成矿时间虽然不是确定矿床成因类型的依据,但可检验矿床类型归属的正确与否,因为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地质条件或环境不同,与矿区地质事件或地质体的相对时间顺序不同。例如,热水沉积矿床(海底喷流型或海底火山热液型)的成矿时间应与斌矿围岩地层时代一致,岩浆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等)矿床的成矿年龄稍晚于赋矿或成矿岩体,造山型矿床则同步或滞后于峰期区域变质作用。   白乃庙矿床的赋矿围岩白乃庙群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白乃庙群是增生于华北板块北缘加里东期(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外来地体。聂凤军等(1993)测定了白乃庙群第3岩性段中残斑阳起斜长片岩的常规锆石U一Pb年龄,获得上交点年龄为1130.5土16M。下交点年龄值为384.5土6M。认为上交点年龄值1130.5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