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整治施工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溶整治施工方法

湘桂线柳州到至南宁段LN-Ⅱ标段红水河双线特大桥桩基底部岩溶整治施工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PAGE 9 红水河双线特大桥桩基底部岩溶整治 施 工 方 案 1.工程概况 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柳南Ⅱ标红水河双线特大桥,位来宾市南东向红水河边,近原湘桂铁路东侧20~400m,里程表为DIK603+435.558~DIK605+686.286,长2250.728m。从北岸到南岸桥型布置为29×32m(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结构简支整孔箱梁)+80m+144m+80m(预应力砼变截面悬浇连续梁)+30×32m(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结构简支整孔箱梁)。红水河共设64个桥墩台,高出地面6~35.5m。其桥墩下采用钻孔桩基,唯独30#墩采用扩大性基础,钻孔桩径有1.25m、1.50m、2.20m三种类型,要求桩端嵌入新鲜基岩弱风化层6-W2不小于1.5m,桩端下持力层下需完整基岩8m 目前北岸已建好26个墩台、南岸27个墩台,唯2#、5#、8#、9#、10#、51#墩,因墩下桩基基岩内溶洞发育,需进行专门处理。具体处理要求如下: ①对于2#、5#、9#、10#墩处理要求:桩底以下8m范围内空溶洞、有填充溶洞及强风化层6-W3地层进行压浆处理。 ②对于8#桥墩处理要求:基桩桩身穿过的所有溶洞及桩底8m范围内的空溶洞、有填充溶洞及强风化层6-W3地层进行压浆处理。 ③对于51#桥墩处理要求:桩底以下8m范围内空溶洞、有填充溶洞及强风化层6-W3地层进行压浆处理,另5号桩穿过强风化层6-W3层44.82~41.12m ④其中强风化层6-W3地层进行压浆处理后要抽芯检查,处理后的地层检测承载力不得小于600kpa。 上述需处理墩柱桩基,有关参数如下表1: 表1 墩号 中心里程桩号 承台面积(m2) 设计桩基数(根) 桩径 (m) 单桩承载力(KN) 原勘探孔数(个) 2# D1K603+507.203 8.3m×12.50m 11 1.25 4672 7 5# D1K603+605.453 8.3m×12.50m 11 1.25 5156 9 8# D1K603+703.703 8.9m×12.10m 12 1.50 4699 15 9# D1K603+736.453 5.5m×10.40m 8 1.25 4883 7 10# D1K603+769.203 6.3m×10.70m 8 1.25 5418 14 51# D1K605+319.091 9.1m×11.30m 9 1.25 4977 14 2.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析 红水河双线特大桥施工场地位属桂中覆盖型波状岩溶平原,附近地面高程82~95m。红水河在附近为侵蚀堆积基座阶地,斯湾河谷为 形,基岩漫滩发育,然后又形成侵蚀深槽。反映了红水河是以地壳抬升和河水急速侵蚀下切综合作用下形成。 地质构造。附近位来宾(城厢)南北走向向斜西侧和来宾——桂林大断裂面。其中来宾——桂林大断裂,长350km,倾向N40°E,断距千余米,该断层影响地层从K~f(白垩系至寒武系),活动期为喜山——燕山期。红水河进入桂中后,横穿切一系列南北向斜(合山向斜、来宾向斜、石龙向斜),形成沿北东及北西两组“X”状断裂发育。反映了新构造运动在桂中的地应力特征。(附图1) 附近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次生红粘土和下伏二叠系下统栖霞阶。 第四系次生红粘土,上为褐红色,下为网纹状(斑状)粘土,含风化碎屑、砾石(尤其近红水河边),呈硬塑至可塑,基岩面附近因饱水常为软塑,厚度不等,多为10~25m间。此类土在广西岩溶平原区分布较普遍,多属红搬运堆积而成,尤其近河边。其时代为更新统。 栖霞阶(P1q):在桂中其顶部为浅色硅质灰岩,厚120多米;上部为灰黑色硅质灰岩、硅质岩层二层,及灰色硅质灰岩,厚260多米;下为灰色厚层灰岩厚230多米。场地揭露出的岩性相当于该阶的上部。 岩溶发育情况。经红水河北岸施工场地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资料反映,施工场地内的岩溶是比较发育的。 第一,桥墩基础下遇洞率较高,如北岸施工场地内29个桥墩下,只有4个桥墩下未揭露出溶洞,占整个桥墩数的14%,而86%的桥墩下发育有大小不一、埋深不一、充填率不一的溶洞。 第二,施工场地内岩溶发育程度不同。形成了越远离红水河越发育的趋势。如近红水河边的21#~28#墩下,钻孔揭露深度达45m内,只在顶部硅质层与灰岩接触处发育有一层1~3m,多为1.0m充填溶洞;往北在11#~16#墩下,溶洞多集中发育在埋深25m内,洞高多小于3m,有二层,多充填;再往北从0#~8#墩下,是整个场地内岩溶最发育地段。一者最深溶洞埋深达70多米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