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二)
第一节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鲜叶主要化学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职业技能教学点、难点: 制茶技术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纪律组织。 教学准备:教学用挂图。 简要复习 提问 新课内容: 六、糖类 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在鲜叶中约占干物质重的20-30%,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 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 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 这两类糖均溶于水,具有甜味,是构成茶汤浓度和滋味的主要物质;除此之外,它还参与香气的形成,如“板栗香”、“焦糖香”、“甜香”等,就是在制茶过程中,糖类本身的变化及其与氨基酸、多酚类相互作用的结果。 多糖是指: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木质素等。多糖无甜味,除水溶性果胶外,都不溶于水。 淀粉:在一定制茶条件下,可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可增加茶汤滋味。 纤维素、半纤维素:其含量随叶片老化而增加。因此其含量可作为鲜叶嫩度的标志之一。 果胶:水溶性果胶对茶叶品质有一定影响,它有粘性,有利于茶叶形状的形成,此外,它还能增进茶汤浓度和甜醇度。 糖类物质除水溶性果胶外,它随新梢伸育而增加。 七、芳香物质 鲜叶中含量为0.02—0.05%,有近50种。成品茶的种类增加很多,如红茶有325种以上,绿茶有100种以上。这说明制茶技术对茶叶香气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在鲜叶中,芳香物质主要是醇(含羟基)、醛(含醛基)、酮(含酮基)、酯类和萜烯类等。每一个基团对香气都有影响。如大多数酯类物质有水果香,醛类有青草气。 1、醇类:有正己醇、青叶醇、苯甲醇、芳樟醇和苯乙醇等。其中以青叶醇为主(沸点为156-157℃)为主,它占芳香物质(鲜叶)总量的60%,占低沸点(200℃以下)芳香物质的80%。青叶醇有强烈的青草气,在制造过程中绝大多数挥发或转化。 青叶醇有顺式和反式两种,顺式有青草气,但在浓度低时,变为清香;反式有清香。 苯甲醇(205.5℃):微弱的苹果香; 苯乙醇(217-218.5℃):玫瑰香; 芳樟醇(198-199℃):百合花香或玉兰花香。 茉莉酮有茉莉花香。 2、醛类 正丁醛、异丁醛、异戊醛、苯甲醛、青叶醛等,以青 叶醛为主。它占低沸点芳香物的15%。 3、酸类 醋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正己酸、软脂酸、水扬酸等。 4、酯 苯乙酯、水扬酸甲酯等 5、酚类物质 苯甲酚、苯酚等。 此外,茶叶中含有棕榈酸、高级萜烯类。这些物质本身无香气,但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收香气和异味,故一方面可用于窨花茶,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把茶叶与异味混在一起。 茶树新梢中芳香物质含量,幼嫩叶片大于老叶,春季大于夏季,高山大于平地。 构成茶叶香气的芳香物质种类很多,含量极微,组合比例千变万化,香气类型也就多种多样。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是鲜叶中芳香成分组成不同,二是制茶技术的不通造成的。 八、色素 鲜叶中含多种色素,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的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黄素、花青素等。色素约占鲜叶的1%干重,花黄素与花青素都属酚类物质,已在前面叙述。 叶绿素可分为叶绿素A(墨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的含量是叶绿素B的2-3倍,叶绿素总量比胡萝卜素约高4倍,使叶子在正常情况下为绿色。 一般地说,鲜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为0.24-0.85%,随叶片成熟,含量逐渐增加,幼叶含量低(叶色黄绿),老叶含量高(叶色绿).此外: 品种:中小叶种大于大叶种; 遮阴大于露天;多施N肥,含量高; 成熟度一致的叶子,春茶大于夏茶,大于秋茶. 叶绿素属脂溶性色素,它是影响绿茶干茶和叶底色泽的重要物质,对汤色的影响是次要的. 叶绿素----(酸性,湿热)去镁叶绿素(褐绿色); 叶绿素----(加热)叶绿酸(溶于水的一种绿色色素)和叶绿醇. 在制茶过程中,因制茶技术条件不同,叶绿素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不同的茶叶叶色.茶叶的叶色与香气\滋味是相关的. 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不同,对成茶品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制绿茶要求深绿色叶,制红茶要求浅绿色叶. 浅绿色叶制红茶:外形色泽乌褐油亮,香气纯正清高,滋味鲜甜,汤色、叶底红亮。 深绿色叶制红茶:香味青涩,汤色泛青,叶底较暗,品质较差。 紫色叶制红茶:外形色泽暗,滋味稍涩,香气尚可,汤色深红。 深绿色叶制绿茶:香高鲜爽,滋味醇厚,叶底嫩绿明亮。 浅绿色叶制绿茶:香气与滋味较前者差,汤色清澈黄绿,叶底黄绿。 紫色叶制绿茶:品质差,香低味涩,叶低靛青色。 叶黄素与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色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配套章节训练含解析.docx VIP
- 码头防波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文).docx VIP
- 江苏开放大学现代汉语(进阶)060684过程性考核作业一.docx
-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绪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ppt VIP
- 复合翼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研究.pdf VIP
- 2021代餐粉行业白皮书-电子版.pdf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之4:“5框架”专业深度解读和实践应用培训指导材料(2025C1升级版).docx VIP
- 超细重晶石粉深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课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