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用).ppt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用).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用)

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 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材料一、1989—-2007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11.4% 练一练 1、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A、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你获取什么主要的历史信息?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和一九九二年的中国分别迎来了什么样的春天?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课标:1.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新阶段 知识结构 背景 历史性的跨越 标志 走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 材料说明改革遇到什么阻力?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稳定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的僵化,它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无法解决人民的温饱,更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 十二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进一步提出要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十三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党的上述一系列决策反映了怎样的特点? 始终在探索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