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试卷集锦思考与练习 第3页.docVIP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试卷集锦思考与练习 第3页.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试卷集锦思考与练习 第3页

18.简述抗战时期的戏剧创作思潮 全民族的抗战,为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最良好的社会条件;戏剧运动的发展,为推动抗战运动的高涨做出了巨大的独特的贡献。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文学地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领域,在这三个不同的文学区域中存在不同的文学创作思潮。 一:⑴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 为适应抗战的需要,抗战戏剧倾向于表现抗战的政治革命需要。广场戏剧成为这个时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⑴打破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墙”,使观众参与到戏剧中来,整个广场(城市、街头、茶馆)成了一个剧场,演员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都产生了心灵的感应与情感的交流,达到了戏剧的政治教化功能与宣泄功能的统一。⑵话剧艺术民族化的尝试:为适应不同文化层次的老百姓的需要,广场戏剧演出,吸取锣鼓、杂耍、曲艺等民间艺术以民族的音乐曲调,将歌、舞、说、演、唱融为一炉。 ⑵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 秧歌剧的主要特征有:1,内容上反映了解放区的新生活、新气象。解放区的秧歌剧表现解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表现学习文化热情的《夫妻识字》,批判封建婚姻、家庭专制的《回娘家》、《买卖婚姻》,打击封建迷信观念的《算卦》、《神虫》,表现拥军爱民的《牛永贵挂彩》、《红布条》,即是解放区新的社会风气的反应,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新的社会风尚。2,形式上,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和戏剧气息。秧歌剧是从民间秧歌发展起来的,剧作家也有意识的保留其民间的特点。情节紧张,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正邪、善恶对比突出,往往以亲人团圆和恶人被处决结尾,符合民众的欣赏趣味。 在群众性秧歌剧大规模创作与演出的基础上,出现了“新歌剧”的创作试验并先后产生了《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赤叶河》(阮章竞)(1947)、《刘胡兰》(魏风等)(1948)等代表剧作。 ⑶40年代末:学潮中的广场活报剧。 广场活报剧的政治性极强,它强调其时事新闻性,具有极强的现场鼓动性,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广场即剧场,演出成为群众性的狂欢。 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 ⑴历史剧创作的兴盛: 与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直接相关,这个时期历史剧创作兴起并繁荣兴旺起来。强烈的时代、现实针对性、高度政治化为其主要特征。郭沫若的《屈原》(1942)、《棠棣之花》(1941)、《虎符》(1942)、《高渐离》(1942)、《孔雀胆》(1942)、《南冠草》(1943),阳翰笙的《天国春秋》(1941),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1941)、《桃花扇》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剧作。 ⑵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创作潮流 这些剧作是对现代知识分子在现代文学中正面主人公历史地位的一种确认。代表作有夏衍的《法西斯细菌》(1942)、于伶《长夜行》(1942)、宋之的《祖国在召唤》(1943)、陈白尘《岁寒图》(1945)袁俊《万世师表》(1944)等。 ⑶讽刺喜剧的创作呈现繁荣景象 剧作家怀着自觉的历史意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俯视黑暗现实中的社会与人的丑类,以辛辣的嘲弄对待这些苯头苯脑的傻瓜,出现了政治批判性极强的讽刺喜剧。陈白尘的讽刺戏剧创作成就最大。作品有四幕剧《魔窟》(1938)、三幕剧《乱世男女》(1939)独幕剧《未婚夫妻》(1940)三幕剧《秋收》(1940)独幕剧《禁止小便》、五幕剧《结婚进行曲》(1942)三幕剧《岁寒图》(1944)等等。老舍的《残雾》(1939)《张自忠》(1940)《面子问题》(1941)《大地龙蛇》(1941)《归去来兮》(1942)和袁俊的《小城故事》《边城故事》、《山城故事》《美国总统号》等也是优秀之作。这些戏剧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强烈的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有力的配合了抗战的需要。 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繁荣 职业性剧团的大量出现、商业性演出的空前繁荣,是沦陷区戏剧景观中最引人注目之处。这一时期的创作呈现出市民化的倾向。如姚克的《清宫怨》、周贻白的《天外天》,还有《秋海棠》等等。还有一部分话剧是通俗话剧,如杨绛的《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等。(王晓文) 19.综述古典主义美学思潮的流变。 中国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潮要从学衡派、新月派说起。对于这两个学派所接受的新人文主义及由此所派生的古典主义思潮,应有一种辩证的认识与整体的把握,其内质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成分的批判,属于质疑、反思“现代性”的理论范畴。它具有历史关怀的内容,有着相应的意义取向,是作为对历史发展中激进力量的制衡而合理存在的,它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形成一种逻辑关联,一样属于新的时代。 古典主义概念是动态的,随着历史进程呈现出多义的状况。其原初的概念内涵主要指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传统的思想倾向。而作为文学艺术思潮有狭义于广义之分。狭义的是以17世纪的法国文学为代表,它的特点是:在政治上拥护和歌颂绝对王权,在思想上提倡以“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