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docVIP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1)程力学 三峡库区传统的城镇形态,因山地、长江的特殊地理环境,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其空间构成十分独特而美丽,人工建设融于自然,传统文化表现历史发展,建筑组合关系充分反映居民的生活习性,形成了三峡地域富于个性和特色的城镇与建筑空间形态。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众多传统城镇面临重建,而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必然面对大量的城市设计问题。因此,从生态性、地域性、文化性等方面探讨城镇设计方法,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件十分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工作。  1、城镇整体设计   三峡地域传统城镇空间形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簇群”式的整体构成。这种整体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①建筑组群自身形成整体;   ②人工建设与山地、长江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簇群”式的城镇整体设计,是一种尊重环境,结合用地条件的生态设计方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新城镇设计中,将是发展与运用传统城镇设计方法,延续地方建筑文化的有效途径。   (1)一次性的城镇整体设计。   即充分参照现状用地指标状况与居民生活的需要,吸收传统城镇“簇群”式的整体构成,一次性的建构建筑群体之间有机的秩序,形成城镇的物质与景观印象。   (2)引导性的城镇整体设计。   即遵循城镇发展自然调节作用和建筑活动的再生长性,只做控制性重点设计,留出应有的空间,加以引导,达到所需空间形态。   三峡库区城镇迁建任务重,时间紧,城镇设计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因此,在城镇规划设计中,可以考虑用“人为规划”与“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库区城镇对形态构成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地形、岸线、街道、重要建筑、轮廓线等,对其加以控制和把握,进行重点的设计,其它部分在人为的引导与管理下让其相对自然的生长,让居民参与设计,努力使方案更贴近当地文化和生活。   (3)结合气候和地势的城镇整体设计。   由于长江、太阳、高空气流、蒸发、山顶绿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垂直于河岸、掠过坡面、昼夜方向相反的河谷风。山地传统城镇中连绵不断,级级蔓延的梯道,不但是联系江与城的立体交通,而且是自然之道—风道。同时,跌落式的城镇空间形态满足了建筑对通风、光照的需求;另外,传统的城镇把山顶和后山作为风景区,对公园或背景山林加以保护与建设,起到了减灾防灾、丰富城镇景观、调节城镇小气候的作用。山地传统城镇中长江+梯道+城镇+山顶绿化所构筑的城镇自然空调系统,是适应地域气候特征与地理状况的城镇整体设计方法,在新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应加以继承和发展。   2、建筑设计   (1)结合地形地貌的设计。   三峡库区城镇大都建于临长江边的阶地上,用地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先民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许多结合地形地貌的建筑设计及营造方法。如筑台法、错层法、掉层法、跌落法、错跌法、悬挑法、吊脚及架空法、附崖法等。这些方法都有效地减少了对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的破坏。   (2)传统建筑形态的继承与发展。   在长期的建筑创作与实践活动中,三峡库区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建筑形态。“跌落式建筑”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此类建筑与地形、地貌、气候、绿化等周边环境结合完美,满足了山地条件下建筑对光照、通风、能源、绿化等的要求,同时,使整个城镇富于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吊脚楼”是传统城镇对岸线处理的常见形式,它可以在常年洪水位之上,又能有效利用岸线,有利于结合地形,通风防湿,满足人们接近水面的生活习性。 共2页: 1   3、广场设计   (1)突出个性特色的设计。   个性特色的创造要求对城镇广场的功能、地形、区位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镇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的分析,在符合区位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城镇广场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居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   (2)结合地形的设计。   三峡地区新城镇无法形成平坦的大面积城镇广场用地,为了减少广场建设对城镇地形地貌的破坏(甚至引发山地地质灾害),满足城镇现代化的要求以及人们多样生活的需要,其广场设计应利用好坡地,创造出灵活多样、层次丰富的现代城镇空间。   (3)尺度适宜的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要求一种内聚、安定、亲切的环境,所以,历史上许多好的城镇广场空间D与H的比值均大体在1~3之间。库区城镇规模一般不大,加之其城镇用地条件的紧张以及复杂的地形限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设计尺度宏大、壮观的广场,而是应依据广场的性质功能、周边建筑等确定适宜的尺度,否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新城建设的经济压力。   (4)多层次的绿化设计。   在广场绿化设计手法上,一方面,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气候、土壤、景观要求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应乡土树种;其二,在绿化配置方式上,应采用群落式的植物配置,提倡生物多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