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挑战筑路禁区宜万铁路建设纪实系列报道(二)
挑战筑路禁区——宜万铁路建设纪实系列报道(二)
百年梦想 跨越川汉(下)
《国际商报》记者 许霞 杨洲
武陵山区,是闻名天下的风景区。当游客在喀斯特地貌的青山绿水间穿行,在千奇百怪的溶洞中流连忘返的时候,他们或许很难想象,这对于宜万铁路的建设者们来说,却意味着处处杀机。
杀机四伏 生死一线
在宜万铁路全线,有I级风险隧道8座,II级风险隧道26座,每个风险隧道,都通过岩溶高度发育区域。因此,宜万铁路的隧道施工是异常艰难的,时刻都要提防涌水、突泥的威胁,每一米的进尺都要付出极大努力,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
比如全长7879米的马鹿箐隧道,隧道地处复杂的大型暗河系统之中,山体中岩溶管道、溶隙、暗河和溶腔、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岩溶网络系统组成了复杂的富水带。隧道拱顶上方的溶洞等于一座6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库”,汇集了18平方公里的地表水。隧道在开挖任何一个含水溶腔的时候,都有可能发生突发性涌水。开工以来,马鹿箐隧道发生大型突水突泥14次。2006年1月21日发生的突水,10分钟内涌水5万立方米,是中国铁路史上有记录的最大的隧道涌水。
“溃水是最可怕的,瞬间涌水量可达几万立方米”。西南交大监理公司的温建永介绍说,“我对马鹿箐‘1·21’涌水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所有便道、场地全都被冲毁。”
事实上,马鹿箐隧道项目部所遭遇的隧道涌水远比温建永描述的更为惊心动魄。
当时在马鹿箐隧道平导施工的职工,按照钻孔、探水、监测、开挖、排险的施工程序进行隧道围岩观测,确定无异常情况后,职工开始正常排渣作业,一切风平浪静。突然,职工潘大良发现,隧道拱顶有石块往下掉,他心里一惊,高声叫喊道:“快跑”。
话音刚落,突水如狂暴的野兽一般奔涌而出。
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司机田师傅是“1·21”突水的目击者之一,“那天我刚好在隧道口,看的很清楚,有个人趴在防水板上面,顺着泥水被冲出来,当时有人在洞口守着,一看立即惊呼,‘快,有个人’然后赶紧把他给拉了起来,只见他脸色苍白,已经站不起来了。30多吨的梭矿车,都被巨浪卷下了悬崖。”田师傅向记者描述时,声音微微颤抖,仿佛还沉浸在当时的恐惧中。
马鹿箐隧道在“1·21”突水后,2006年1月24号,正在抽水抢险的过程中,突发二次涌水。
“我们已经抽了大约500米了,再次突发涌水,水势来的很快,20分钟就淹了500米。当时在正洞和平导施工的工作人员加起来有400多人,因为洞内泥泞不堪,有人摔倒了爬不起来,我们公司的雷位冰,也就是我们公司现任董事长,他背着摔倒的人最后一个冲出来。” 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马鹿箐项目经理刘祖彬停顿了一下,语气十分沉重地说,“那年的大年年夜饭,大家都是含着眼泪吃的。”
2006年7月23日,马鹿箐隧道抢险进行到关键时刻,即将到达掌子面的时候,隧道再次发生大规模突水,整个隧道被全部淹没。
“半年多的努力在几分钟之内就化为了泡影,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哭了。”刘祖彬说完这句话之后,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云雾山隧道则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巨大溶腔。溶腔顶部距离隧道顶部100多米,而向下则深不可测,洞内暗河与瀑布交错。
2004年10月,云雾山隧道进口开挖遇到第一个大溶洞。项目部首先从横洞部分揭示,采取绕行方案,先从左侧绕行,打出142米导洞,发现一个双层溶洞,无奈改变方向,向前开挖,又遭遇主溶腔,绕行方案无法继续。之后,在多方研究之下,决定改为从右侧绕行,开挖70米后,又遇到了两个小溶腔,再反向开挖42米,才揭示了该溶腔的基本轮廓。仅揭示就用了4个月时间。
2008年7月21日,持续的大暴雨袭击湖北恩施地区。当日凌晨,云雾山隧道出口I线掌子面正在进行超长探孔的作业,当探孔钻探至26米深的时候,孔内开始涌水,钻孔内的钻杆被水冲出,在场管理人员迅速拉响了警报,警报声响彻隧道,洞内人员迅速撤离。
“钻杆被冲出了近20米远,就好像射箭一般。”中铁一局一公司云雾山出口项目部经理郭兰星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脸上微微泛起恐惧的神情,“涌水后,我一个人划着皮艇进去察看掌子面情况,察看结束之后往外划,刚好碰上涌水回流,怎么划也划不出去。”
齐岳山隧道所蕴含的高风险,亦是闻所未闻。
在齐岳山隧道,情况不明的岩溶“异常体”一个接着一个,可能突水突泥的溶腔、暗河上百处。在这样的隧道里施工,每进行一次钻爆,都得一丝不苟地进行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反复研讨制定施工方案。
“齐岳山隧道还剩下241米,但剩下的这241米就像万里长征一样艰难”中铁十二局齐岳山隧道项目经理赵西民感叹道,“齐岳山隧道要过10个断层和3条暗河。在隧道进口段,我们发现大小溶腔182个。平均每掘进20米,就要处理一个溶腔。”
据记者了解,齐岳山隧道所穿越的F11断层,与日流量超过50万立方米的暗河相连,水压高达2.6兆帕。2.6兆帕的压力意味着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