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精品文档---旺旺集团的两岸经营策略与发展介绍.pptVIP

PPT精品文档---旺旺集团的两岸经营策略与发展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T精品文档---旺旺集团的两岸经营策略与发展介绍

旺旺集團的兩岸經營策略與發展介紹 指導老師:陳悅琴 9917073吳志鴻 9917097朱益冬 9917097林聖堯 9917118何宥樺 * 序 近期食品業,面臨轉型階段,主要原因是面臨大陸的龐大食品市場,漸漸的朝向國際化及多角化經營。 除了吸收國際化經營的觀念與技術之外,也將藉由大陸與亞洲市場邁向全球。 * 創辦人 30年前,一個22歲的少年頭家,敗掉家族財富1億多元,這筆錢在當時可買下台北市700間公寓。這個人,就是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當時,他曾經想過跳樓自殺輕生。 如今,2009《富比世》雜誌發表的全球富豪排行榜,蔡衍明竟以26億美元(新台幣876億元)身價,名列全球第183名、台灣第2大富豪。 * 公司沿革 1962宜蘭食品成立 1976經營權由蔡氏家族接手宜蘭食品 1979旺仔商標定稿 1983米果產品在台灣上市 1984在香港播放旺旺電視廣告 1989於中國完成旺旺商標登記 1992投資中國湖南長沙工廠 1996新加坡主板掛牌 2005新加坡外國企業協會評選為百大國際企業前20及中國市場第1名 2007新加坡下市 2008香港上市 2009跨足媒體產業 * 旺旺集團發跡 創業階段: 台灣設立之宜蘭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當時主要是生產農產品、罐頭食品以出口外銷為主要業務。 這期間,他決定將宜蘭食品由外銷加工廠,轉型為內銷品牌商,第一仗就是推出浪味魷魚絲。但因為庫存過多,一年下來竟然賠了一億多,不僅賠光資本額,家族還要再貼錢挹注。 * 轉型階段: 看好台灣稻米過剩,從事日本米果生意有賺錢的機會,後來取得岩塚技術授權推出旺旺仙貝獲得極大的成功與好評,因此奠定了旺旺集團成功的基礎。 * 在台發展階段: 快速的行銷策略,稱霸台灣米果85%市場迫使其他廠商退出戰局。 當時,蔡衍明幫別人代工米果,利潤很高,但聽到有人將推出自有品牌可口賓賓米果後,他硬是搶在前半個月,以較低價格推出旺旺仙貝。 他更把旺旺仙貝的吉祥名字,與拜拜市場連結來增加知名度。 * 大陸發展概要 最早成為大陸註冊商標的台灣廠商。 最早在湖南投資的廠商,當地政府提供相當多福利,並且當地為原物料稻米的產地。 利用價格競爭,擊敗眾多競爭廠商。 在規模經濟之下,逐漸在站穩大陸米果龍頭的寶座。 利用知名度進行相關多角化政策增加小饅頭、鬆餅、酒品等,與異業多角化,成立神旺控股投資醫院、飯店、農業、生物科技等。 * * 市場競爭策略 旺旺以米果走紅後,即受到大陸地方品牌以低價競爭與仿冒抄襲的威脅,市佔率一度掉到五○%;因此,旺旺培養專人告發檢舉仿冒品,還策略性地推出副牌「黑皮」,以不賠錢為原則,用低價與當地品牌競爭,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步步逼退仿冒品。 現在旺旺把這套成功模式擴大延伸到農村市場,對象則轉移為地方品牌,同時開始培養消費者對於旺旺品牌的忠誠度,果然帶動第一季的米果市佔率達到八○%,讓旺旺對於副牌操作深具信心。 * 競爭的驅力 旺旺仙貝在台銷售時,競爭者有統一、義美這兩個食品大廠,則在旺旺利用台灣特有民俗祭拜習慣,讓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95%,迫使兩家老牌食品大廠相繼退出競爭。 蔡衍明先生的成功,使內地兩百多家規模不等的食品廠都開始進行米果生產。旺旺業績一路下滑,為了力挽狂瀾,不惜下猛藥,「寧可虧錢,也要流血拚價。」當時旺旺使出降價四十%的策略,和大陸本土業者宣戰,並推出了四個副品牌的低價米果,這場戰役打得極為激烈,但此經驗也成為台商對抗內資企業崛起的典範。 * 成本的驅使 1992年旺旺集團決定前往大陸投資,負責人蔡衍明先生認為考量投資額不大,難以起沿海主要城市政府的重視,在確保原物料的思維下前往湖南投資,因旺旺作為當地第一家台資企業必能得到許多優惠政策。 因米果為高度勞力密集的產業,旺旺集團迅速在各個生產稻米的主要地區設工廠來降地成本。 自1995年進行了商品的生產線向後垂直整合,成立了專門生產包裝、塑膠、紙箱的公司,來降低成本,並生產相關食品產業,來分散成本。 2001年,旺旺集團站穩在大陸市場的腳步,開始加強上下游的垂直整合除了原本生產包裝、塑膠、紙箱之外,增加了香料等各方面的投資。 * 政府的驅力 台胞投資企業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七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台胞投資者從其投資的企業分得的合法利潤匯出境外時,免徵匯出額的所得稅。 台胞投資企業在減免徵收企業所得稅期間,同時減免徵收地方所得稅。凡屬「兩類企業」的,在減免徵收企業所得稅期滿後,再給予3年免徵和3年減半徵收地方所得稅的優惠 台胞投資企業年盈利在人民幣100萬元以下的,可減半徵收地方所得稅。 則在薪資方面以2010台灣勞工的最低薪資為17280新台幣,以上海為對照組則為5136新台幣。 * 技術的驅使 原本只和日本米果廠之一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