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宣化区审美文化价值再定位.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城宣化区审美文化价值再定位

古城宣化区审美文化价值再定位   摘 要:宣化区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市辖区之一,古称“上谷郡”。宣化区北靠阴山、南临洋河,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素有“京西第一府”美誉。本文旨在运用城市美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宣化区的发展历史来对古城宣化区的审美价值进行挖掘和再定位,以便对其在当下的整体发展提出建设性的预备方案。   关键词:宣化区;审美文化价值;再定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076-02   宣化分为宣化区和宣化县。其中宣化区位于张家口东南28公里处,是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区的重要纽带。本区辖一镇三乡七个街道办事处。宣化区隶属于张家口市,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古城宣化,东临京津,西接晋蒙,地形地貌独特,蕴藏着丰富的土地、矿产、地上地下水等自然资源。   在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中,拥有悠久历史的宣化区始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文化隶属于燕赵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家层面的京津冀城市群规划必将为河北的新型城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张家口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有着其内在的发展潜力。下面分别对宣化区的历史文化进行简要梳理并论述其城市文化价值,最后归结到旅游文化价值的挖掘上来,综合分析古城宣化区的发展潜力及城市再定位。   一、古城宣化区的历史文化美   古中国分九州,俗称“九州华夏”,也是后来的“中原大地”的最初形态,古城宣化属于冀州,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宣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在宣化的西南方向60公里的地方就是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另外,在宣化城附近,有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多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这也就证明了宣化城在6000年前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古城宣化地势险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神京屏翰”之称。元朝建国后,以大都为中心设大都路,范围略大于今北京市。上都路的顺宁府,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辖三县两州。三县中的宣德县就是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和宣化县[1]。北魏置文德县,唐朝末年升为武州,是后晋割让给辽的幽云十六州之一。辽改为归化州,后改为德州。金又改为宣德州,一度称宣化州。蒙古占领后,初名宣宁州,后改为宣德府。至元三年(1266)大都地区及宣德府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河水壅塞,百姓死难,遂改宣德府为顺宁府,寓意和顺安宁。但宣德县保留,与府同城,改名曰“宣府”。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一个“宣”字有典故。《说文解字》曰:“宣,天子宣室。从宀。武延切,亘声。”清朝大学段玉裁做注释:“宣,盖为大室。”甲骨文的“宣”字,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为帝王的宫殿。保留宣字,暗喻这是皇帝直接控制的地盘,中央政府领导下的特殊区域[1]。   宣化自古人杰地灵。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据《宣化县新志》载: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8年)创立古城最高学府“柳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边任教,边从事革命活动。尔后宣化府立师范学校、府立中等农业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和上谷大戏院相继成立,就学者逾千人。宣化辽墓在市宣化区下八里村。为辽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张世卿的墓。由墓道、墓门和前后二室组成,室内壁画有80平方米,分布于墓室四壁和顶部,绘出行、伎乐、宴饮等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墓顶绘彩色星象图,它是以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为主,吸取古代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之说,组成中外合璧的星图。壁画内容丰富,彩色鲜艳,年代准确,为我国已发现的辽代壁画中所少见。   宣化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中的一员,具有继承性、民族性、整体性、协调性、延续性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以和为贵”的儒家传统观念,也体现了老庄之学中对“天道”的精神追求,更反映了《周易》中所传达的“变易”思想。   二、古城宣化的城市文化美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的巨大系统,是一个在自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含社会、经济、文化等复杂活动和强大功能的“人工生命”[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中作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的便是城市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城”的作用在于防卫,“市”的功能在于交流。一个是作为战争因素出现的,一个是作为经济因素出现的,所以“城市”的出现是在人的群居活动发展的基础上。自古以来,中国古代先民由于对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的崇拜,渐渐形成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和传统,在对城市的建设中也深深渗透了中国古代人民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