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解释学理解观对教育史研究启示.docVIP

哲学解释学理解观对教育史研究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解释学理解观对教育史研究启示

哲学解释学理解观对教育史研究启示   摘要: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是其整个理论的中心,也是其和一般解释学的根本区别。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理解”观的五个特点出发,联系教育史研究状况,揭示其理论对教育史文本,教育史研究者及其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启示。   关键词:哲学解释学 理解 成见 教育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41-01      解释学,又称为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学说,由于不同的人对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就有了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的区别。一般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认为理解是意义的复原,理解就是消除误解,揭示作品的原意。而哲学解释学家认为理解一种意义不断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其理解观是主张本体论的,从存在的意义出发,来重新审视一切,在不断加深我们对“理解”理解的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看世界的视域。因而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对教育史研究文本,教育史研究者和研究方法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 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      哲学解释学的“理解”,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作为理解对象,一方面表现为符号系统,另一方面表现为意义,理解的实质则是把握文本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一下几方面。   第一,理解是意义生成。   海德格尔对“理解”的诠释如下:“作为理解,此在在可能性的基础上筹划它的存在。……理解的筹划有它自己的可能性――发展自身的可能性,理解的这种发展我们称之为‘解释’。在这个发展中,解释理解地同化了被它所理解的东西。在解释中,理解并没有成为不同的东西,它正为自己。”这就是说此在的意义就是整个世界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被理解后才呈现在理解者面前,而是随着理解者的理解而展开生成的意义。这个生成的意义只是一个可能的世界,作品有它自己的世界,解释者也有他自己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解释者的理解中发生了接触后,融合生成了一个新的可能的世界――意义。   第二,理解是主体性的自我理解。   哲学解释学认为一切解释都是自我解释。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在理解中存在,在存在中理解,海德格尔把理解和人的存在牢牢捆绑在一起,因而人“在解释中,理解并没有成为不同的东西,他成为自己”。至于如何达到自我理解,在伽达默尔看来,“解释学过程的真正现实依我看来不仅包容了被解释的对象,而且包容了解释者的自我理解”,自我理解发展着自我“可能”的经验世界,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第三,理解是历史的、相对的过程。   哲学解释学对于一般解释学所一贯拒绝的“先见”和“偏见”进行了系统地辩护。对哲学解释学来说,“先见”和“偏见”不仅不是障碍,相反,它们恰恰是解释和理解得以可能的条件和前提。现代哲学解释学强调:理解者无法摆脱历史和传统的制约。因而理解是历史的、相对的,也是过程的。在伽达默尔看来, “我们在理解活动时,不可能不带有理解的意图”。由此“先见”不再是需要着力加以克服的障碍,而是为丰富的理解创造“积极的、建设性”的可能性。   第四,理解是效果历史意识   伽达默尔在对已有解释学循环的分析中,提出只有时间距离才使解释学的真正批判性问题得以解决,所以“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因此解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显示历史的实在性”(伽达默尔称为效果历史),并且理解从本质上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   第五,理解是辩证的、超越性的“视界融合”。   “视界”在哲学解释学中具有特殊的哲学意义,是指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哲学解释学认为,每个人作为一个历史的存在者都处于某种传统和文化之中,历史、传统及语言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理解者的一个意向性的视野,也就是“视界”,而人也因此而居于某个视界之中,在“视界”中生活和理解,不存在与人的特殊视界无关的理解。理解之所以能实现,就在于双方的视界不断遭遇、交融和沟通,不断生成、扩大和丰富,向一种向更高的视界提升,于是新的意义不断产生和获得,这种不同视界不断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称之为“视界融合”。      2 哲学解释学对教育史研究的启示      (1)呼唤“理解”的教育史文本研究   在教育中,“理解”被认为是某种认知方式的派生,存在于某种具体的认知过程中,是和“学会”,“懂了”,“掌握”等具有同等意义的此,或者是等同于“情感”上的沟通和一致。对于教育史的研究就停留在“懂了”的阶段,并没有深入探讨。哲学解释学强调从人的存在、文本的存在来“理解”,是一种生成的意思,进行教育史的研究要对教育史文本(即教育史料)作自我理解,肯定其存在的价值,确定我们研究它的意义,进而明确教育史研究的目的。   (2)正确对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