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类养殖学 第六章 鱼苗、鱼种培育(6学时)课件
课前提问;Q A 1 单选;Q A 2 多选;Q A 3 多选;Q A 4 多选;Q A 5 填空;Q A 6 判断;第六章 鱼苗、鱼种培育 ;1、鱼苗培育:由鱼苗(7mm)经18~22d养成夏花(3cm左右的稚鱼)的生产过程(也叫夏花培育10~15万尾/亩)
鱼苗是指孵出后3~4天,能主动摄食、水平游动,全长7mm左右的仔鱼
也可分二个阶段 :
鱼苗 乌仔 (1.5~2.0cm稚鱼)
乌仔 夏花(3cm的稚鱼);2、鱼种培育:由夏花养成鱼种(1龄鱼种、2龄鱼种)的生产过程,时间长短不一
1龄鱼种培育:由夏花 秋片、冬片、春片(8~20cm);统称1龄鱼种,也叫仔口鱼种
2龄鱼种培育:由春片或冬片 2龄鱼种(0.5~1.5斤/尾)。2龄鱼种又叫老口鱼种,仅用于草鱼和青鱼 ;生产流程;3、生产上常用语 ;4、按生长发育阶段划分的用语(科学用语) ;奇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由外胚层的表层产生的外褶突起,从头的后方起,绕过尾部,再沿腹面中央向前伸展,直到卵黄的后缘止,产生一条明显的连续的鳍褶,这是全部奇鳍的原基——奇鳍褶。以后一部分退化,形成背鳍、尾鳍和臀鳍。(P232图2-2-3) ;第一节 鱼苗、鱼种生物学 ;出鳞时的全长(mm) 出鳞部位
鲤鱼 16~19
草鱼 17~19 躯干部由前向后出鳞
鲢鱼 27~32
鳙鱼 26~31
罗非鱼 10~14 先在尾柄出现,由后向前出
大约从乌仔开始出现鳞片。到8cm时,基本长满全身的鳞片。鳞的大小随鱼体的增大而增大 ;3、鳍
奇鳍的原基是奇鳍褶,有些部位退化形成背鳍、尾鳍、臀鳍
偶鳍的出现与奇鳍不同,胸鳍早,腹鳍晚,前者在孵化出膜之前已出现,后者在出膜后出现 ;三、食性变化 ;2、摄食器官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四、摄食量与摄食节律 ;2、节律性 ;五、生长规律和生长速度 ;2、生长速度 ;六、鱼苗、鱼种的活动规律 ;七、鱼苗(水花)鉴别 ;课前提问;Q A 1 单选;Q A 2 单选;Q A 3 多选;Q A 4 多选;Q A 5 多选;Q A 6 多选;Q A 7 多选;Q A 8 填空;第二节 鱼苗的培育 ;一、衡量鱼苗饲养水平的标准 ;二、鱼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苗、种池的选择 ;2、池塘的修整 ;3、清塘 ;生石灰(CaO):
原理:CaO+H2O=Ca(OH)2使水的PH值迅速提高到11以上,从而杀死一切害鱼、蛙卵、水生昆虫、青泥苔、寄生虫和致病菌
清塘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
干法清塘法:先将水排至6~10cm左右(防泥鳅入泥),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不待冷却即向四周均匀泼洒,一般亩用量50~75kg
带水清塘:把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水深1米亩用量125-150公斤
注意事项:;生石灰清塘后最好检查pH值,因CaO放太久吸水要失效,或水中其它因子影响效力,如达不到标准(11),增加施放量
药性消失时间7-15天
生石灰必须用块灰,而粉灰是生石灰在空气中潮解形成的CaCO3(熟石灰),不能用于清塘
注意安全,不要烫伤;漂白粉(CaOCl2)
清塘效果与CaO相似,但药效消失比CaO更快,3-5天可放养鱼苗,对于急用池更宜。此外,漂白粉适合于盐碱地(海水)鱼池,清塘后不增加水体的碱性
原理:CaOCl2+H2O→HClO+Ca(OH)Cl;HClO→HCl+[O]新生态氧。其杀菌主要是靠[O]新生态氧
用量:水深1米亩用量13.5公斤(20ppm)水深6-10cm,亩用量5-10公斤 ;注意:
水溶解后(不能用金属容器),全池泼洒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但极易分解失效。做使用时应测定有效氯的含量,据此推算亩用量
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注意防护
相似药物:漂白精(10ppm);三氯异氰尿酸(7ppm);二氧化氯等有取代漂白粉的趋势 ;4、注水和施肥 ;5、鱼苗下塘前放“试水鱼” ;三、鱼苗养成夏花的主要技术 ;1、适当肥水放养鱼苗 ;施肥后,浮游生物出现的高峰时间是有规律性变化的,一般顺序是
鱼苗从入池(7mm)到全长为20mm食性转化规律是
浮游生物的变化规律与鱼苗适口食物变化规律一致;轮虫的生物量与鱼苗生长的关系 :20-30mg/L的轮虫生物量是保证下塘初期3-5天鱼苗正常生长的合适指标,过高往往伴随溶氧条件的恶化。造成死亡率提高
所谓的“肥水下塘”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浮游植物多,水色浓,透明度低的水。这里所说的肥水并不是指水色而言,而是指轮虫的生物量而言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