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隐患幻灯片.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隐患 ——XXX 手术室护士有哪些职业危险因素呢? 生物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生理危害因素 5 2 3 4 1 社会心理危害 社会心理危害 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 工作要求高 长期精神紧张,处于应激状态 角色冲突(职业角色 VS 生活角色) 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 生物性因素 细菌、病毒等 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 针刺伤:通过一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30%、3%~10%和0.2%~0.5% 物理性因素 电离辐射 噪音 射线可诱发空气 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 接触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各种手术器具(电动吸引器、电锯、电钻、电刀以及玻璃、金属器械的碰撞声)和各种仪器设备(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止血仪等)的术中运用、工作人员的对话声、移放物体的响动声和器械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等等 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听觉系统造成影响 化学性因素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等。这些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接触以上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生理危害 长时间站立 长期颈椎前屈 封闭、缺氧 饮食不规律 下肢静脉曲张、水肿、肩周炎、腰肌劳损、关节酸痛等 颈椎病 头晕、头痛、疲乏等 低血糖反应、消化性溃疡等 防护措施 社会心理因素的防护 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积极调整心态,工作之余,注意休息,娱乐身心 术前做好访视,做好此类手术的防护准备,做好预防接种 规范操作 正确处理伤口 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防护 减少辐射:做好防护、轮流参与、孕期及哺乳期护士避免参与 降低噪音:降低仪器设备的音量、说话轻、减少器械的碰撞等 防护措施 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生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通风、消毒剂正确存放、做好防护(口罩、手套等) 高热量饮食 在不违反无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变换姿势、活动颈椎和肢体 平时注意运动 穿弹力袜 参考文献 [1] 武道英.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15):2340-2341. [2]王红江,杨 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9(6):666. [3]韩凤英,张桂兰.手术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8,16(28):1072-1073. [4]李可萍.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J ] . 中华护理杂 志,2008,43(6):571. Thank You!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