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談談對六書的認識
汉语言文学
2012011024
肖涛
談談對六書的認識
引言:
這個學期學生有幸再次聆聽高智老師關於中國古文字的教學,而古文字學習中,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了,其中關於“六書”則更是重中之重了。因此,高智老師佈置下關於六書的認識的作業,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學生對這方面學習還不夠,正如老師您說:“古文字學習沒有三十年的積累是出不了成績的。”所以在這次作業中,學生主要根據查找相關資料並結合老師的授學筆記,對六書認識談談我個人的一點皮毛見解,說得不准確之處,望老師斧正。
一、六書的來源
以“六書”離析字形,因形以說音、義,是許慎著作《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的基本原則。漢代的“六書”理論,是許慎著作《說文》的基礎。“六書”之名雖非許慎獨創,然“六書”理論的最後形成卻應歸功於許氏。“六書”的名稱,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以六義: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其具體所指,未作說明。“六書”細目始於漢代劉歆的《七略》。後來班固和鄭眾也分別列舉了六書的條目:班固《漢書·藝文志》:“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以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鄭眾注《周禮》,以為“六書”是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然而,也僅是列舉名目,未作說解。
許慎對六書的定義
而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則對“六書”理論作了全面的闡述:“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扌為,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愛,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對六書的具體闡述
關於六書次序上,我們後學常常採用班固的說法,把“六書”的名稱和次序排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這是因為漢字是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都和圖畫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圖畫在前;而有標音成分的形聲字則是在象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也是符合由表意到標音的文字發展規律的,所以形聲字在後;假借則只是有讀音上的聯繫,與字義毫不相干,所以放在最後。
一曰象形,許慎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意思是象形字的結構特點是依樣畫葫蘆,許慎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即用畫畫的辦法畫出那個物體,筆劃的波勢曲折同自然物的態勢相一致。如日、月、止、目、人、車、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屬於“獨體造字法”。明確說就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劃,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只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鬃、有四腿的馬,“魚”是一條有魚頭、魚身、魚尾的遊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逐漸減弱,象徵性質逐漸增強。象形造字法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比如“孝”的出現,甲骨文的“老”是一個側面拄著拐杖的老人。去掉拐杖,由子女代替,就成了“孝”,表明孩子孝敬贍養老人。合體象形字“果”的發展情況,“果’的最初性狀像樹上掛四個果。字形摹寫實物的形狀,或用比較簡單的線條來摹寫事物的特徵部分。《說文解字》《牙部》:“牙,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皿部》:“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母”的甲骨文像一個斂手屈膝的女子,胸部的兩點代表突出的乳房。《說文解字》曰:“母牧也。從女,像孢子形。”其義是像養牛一樣哺育子女,從女即懷抱孩子的樣子。“身”的甲骨文和金文像一個腹部隆凸的人形,是指婦女身懷身孕,篆文的“身”,像人的身軀。《說文解字》曰:“身,躳也。像人之身......
當然象形字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這就需要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造字法。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礎。
二曰指事,許慎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意思是一眼看去字形、結構看起來認得,但須經過考察才能知道它所體現的字意,認識大體,仔細觀察就發現意義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它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中較抽象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