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毕业论文

【标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作者】邓世强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指导老师】刘永贤 【专业】教育学(心理健康) 【正文】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们承受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就业问题已经构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事件,因而他们由于就业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择业效能感作为就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因而对它的研究非常重要。有许多的研究都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体验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而择业效能感作为一般效能感的一种特殊领域的效能感,它是否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之一。此外,应对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国内姜乾金、梁军林、郑全全等学者的研究表明[21],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Anderws?发现个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支持与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以达到43.3%,为普通人群的2倍。因而,关注应对、研究应对、探讨大学生在面临应激事件时采取何种应对方式并对他们加以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在佟月华的研究中也发现,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因此本研究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进而分析择业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能否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文献综述 2.1择业效能感的研究概述 2.1.1择业效能感涵义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 makinself-efficacy)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4]。 1977年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是择业效能感研究的理论基础。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其成功完成某种或某一系列行为的能力的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我效能理论对择业效能感的研究有根本性的启发作用。而1978年Crites提出的职业成熟度理论则成为择业效能感的概念提出的直接理论来源。1983年Betz和Taylor将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与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的思想结合,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职业选择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他们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操作性定义为:个体对自身完成自我认知、搜集职业信息、目标确定、制订规划、问题解决五项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这个概念引入中国后,中国有关学者将其简称为择业效能感。 2.1.2择业效能感量表编制 1983年Betz和Taylo受Osipowl(1976)职业决策量表和霍兰德(1977)职业决策困难量表两项研究的影响,并借鉴Cir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模型中的结构编制了择业效能感(职业决策)量表(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CDMSE),目的是为了解自我效能感对职业选择的有效性。CDMSE的内容结构包括五个方面:(1)准确的自我评价;(2)收集职业信息的能力;(3)确定目标;(4)制定未来的规划;(5)问题解决能力[5]。后来,Betz、Klein和Taylor?(1996)还为CDMSE做了一个简式(只有25题),结果表明,其效果不亚于原版本测验,但该问卷的因素结构还有待完善。 在国内,彭永新和龙立荣参照Betz和Taylor“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总体来看,此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特性,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信度和区分效度,可以用在作职业决策困难的诊断工具[4];但是,问卷的重测信度由于间隔时间过长而偏低,结构效度较差。而且由于该测验的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再扩大样本,以获得常模数据,这是今后尚需要解决的问题。郑日昌等人曾利用Betz的CDMSE问卷中文版对285名中国学生进行测试。数据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5因素累计解释率仅为49%,且有31个项目在第一因素上负荷超过0.30,说明问卷结构不明确。为了使其问卷本土化,郑日昌、张杉杉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自编出了“中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CDMSE—C)”该问卷包括四个维度:(1)职业信息与技能;(2)学绩;(3)个性自我了解;(4)社会支持。经测验,此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6]。但问卷方面的不足是:(1)问卷编制所采取的被试都是理工院校,这是否能推广到所有的大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