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设计概论》讲座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4)工艺条件试验 ①温度的影响??根据小试结果,在苯烯物质的量比4:1,压力3.0MPa、苯质量空速4h-1的条件下,液相法合成异丙苯适宜的反应温度为160~175℃。 中试通过改变反应器入口温度、考察温度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其它试验条件为:反应器出口压力3.0MPa、液相质量空速2h-1,n(苯):n(丙烷):n(丙烯)=8:2:1。试验表明,反应器入口温度提高时,整个床层的温度也随之提高,但床层温升基本不变,最大温升约15℃。试验结果见图2.16、图2.17。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图2.16 入口温度对杂质含量的影响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图2.17 入口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②苯烯比的影响?根据小试,在苯质量空速4h-1、温度160℃、压力3.0MPa下,适宜的苯烯比为4~6。中试在反应器出口压力3.0MPa、反应器入口温度170℃、液相质量空速4h-1、循环比6的情况下,考察了苯烯比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见表2.11。 表2.11 苯烯比的影响 苯烯比 HB含量/% 丙烯转化率/% 异丙苯选择性/% 6 0.2164 100 92.14 4 0.3045 100 88.744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③空速的影响 根据小试,在苯烯物质的量比4:1、温度160℃、压力3.0MPa、无外循环条件下,适宜的苯质量空速为3~4h-1。在反应器出口压力为3.0 MPa、反应器入口温度150℃、进料n(苯):n(丙烷):n(丙烯)=8:2:1、循环比为1的条件下,中试考察了液相质量空速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见表2.12。 表2.12 空速的影响 空速/ h-1 HB含量/% 丙烯转化率/% 异丙苯选择性/% 2 0.0427 100 94.23 4 0.0306 100 95.33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④外循环的影响 苯和丙烯的烷基化过程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110.46KJ/mol。本中试采用外循环工艺撤出反应热,即将一定量的反应液经外部冷却器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再泵送回反应器入口。 综合撤出反应热和提高苯烯比,考察了循环比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见图2.18、图2.19。反应条件:反应器出口压力为3.0 MPa、反应器入口温度170℃、液相质量空速4 h-1、进料苯和丙烯物质的量比6。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图2.18 循环比对选择性的影响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图2.19 循环比对选择性的影响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以工业装置苯进料量40t/h计,各循环比下的循环量见表2.13.循环比为4时,循环量160t/h,55Kw循环泵电机还能用,循环比大于4后,循环电机要选择110kW,能耗大。因此从节能角度考虑,循环比不宜过大,应在4以下。适应的循环比为2~4。最佳值要在工业装置上进一步确定,以产品质量、装置能耗、投资及操作费用的综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表2.13 不同循环比对应的循环量 循环比 2 3 4 5 6 循环量/t·h-1 80 120 160 200 240 注:苯进料量40t/h。 2010-03 zhumingqiao@zju.edu.cn 2.5.3.5 中试设计中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中试结果表明,新工艺比传统工艺有显著的优点。 a. 液相法合成异丙烯中试流程设计合理,操作正常,运转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表明采用分子筛催化剂的液相合成异丙苯工艺是可行的。 b. 采用液相法合成异丙苯,丙烷的加入有利于液相烷基化反应进行。但综合评价,无丙烷存在时异丙苯精制采用的三塔流程更为简单,投资和操作费用更低。 c. 液相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