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分子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分子间力   除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外,分子与分子之间,某些较大分子的基团之间,或小分子与大分子内的基团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力,总称分子间力。相对于化学键,分子间力是一类弱作用力。   化学键的键能数量级达102,甚至103kJ/mol,而分子间力的能量只达n~n·10kJ/mol的数量级,比化学键弱得多。相对于化学键,大多数分子间力又是短程作用力,只有当分子或基团(为简捷起见下面统称“分子”)距离很近时才显现出来。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类最常见的分子间力。 /sundae_meng   2.8.1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最早是由范德华研究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偏差提出来的,大家知道,理想气体是假设分子没有体积也没有任何作用力为基础确立的概念,当气体密度很小(体积很大、压力很小)、温度不低时,实际气体的行为相当于理想气体。事实上,实际气体分子有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普遍地存在于固、液、气态任何微粒之间。微粒相离稍远,就可忽略;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不受微粒之间的方向与个数的限制。后来又有人将范德华力分解为三种不同来源的作用力——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sundae_meng   1、色散力   所有单一原子或多个原子键合而成的分子、离子或者分子中的基团(统称分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相对于电子,分子中原子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分子中的电子却围绕整个分子快速运动着。   于是,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时时刻刻不重合,产生瞬时偶极。分子相互靠拢时,它们的瞬时偶极矩之间会产生电性引力,这就是色散力。色散力不仅是所有分子都有的最普遍存在的范德华力,而且经常是范德华力的主要构成。 色散力没有方向,分子的瞬时偶极矩的矢量方向时刻在变动之中,瞬时偶极矩的大小也始终在变动之中,然而,可以想见,分子越大、分子内电子越多,分子刚性越差,分子里的电子云越松散,越容易变形,色散力就越大。 /sundae_meng   取向力只有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才存在。分子偶极矩越大,取向力越大。   ?   2、取向力   取向力,又叫定向力,是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固有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   3、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诱导下,临近它的分子会产生诱导偶极,分子间的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电性引力称为诱导力。 诱导偶极矩的大小由—固有偶极的偶极矩(m)大小和分子变形性的大小(可用极化率衡量)决定。极化率越大,分子越容易变形,在同一固有偶极作用下产生的诱导偶极矩就越大。 /sundae_meng   4、范德华力构成对比 某些分子的范德华力构成对比 分子 分子偶极矩m/D 分子极化率a/10–24cm3 取向力kJ/mol 诱导力 kJ/mol 色散力 kJ/mol 范德华力kJ/mol Ar 0 1.63 0 0 8.50 8.50 CO 0.10 1.99 0.003 0.008 8.75 8.75 HI 0.38 5.40 0.025 0.113 25.87 26.00 HBr 0.78 3.58 0.69 0.502 21.94 23.11 HCl 1.03 2.65 3.31 1.00 16.83 21.14 NH3 1.47 2.24 13.31 1.55 14.95 29.60 H2O 1.94 1.48 36.39 1.93 9.00 47.31 色散力的比重最大 /sundae_meng 范德华力大小影响了分子的许多化学性质,比如熔沸点,Br2与Cl2的沸点孰高? 沸腾的过程是分子挣脱范德华力(无关化学键),而范德华力主要是色散力为主,色散力又主要与分子量有关,所以,前者的沸点高 那么,以O族元素为例,应有熔沸点H2OH2SH2SeH2Te 然而,水分子反常 /sundae_meng   2.8.2氢键 以H2O为例,是极性很强的分子(O的电负性很大),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于O原子那边,因而氢原子带了部分的正电荷,氧原子带有部分的负电荷。 H核外仅有一个电子,其电子云强烈偏移O原子的结果使得它几乎成为一个裸露的质子。 这个半径很小,又带正电性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并部分带负电荷的氧原子充分靠近产生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称为氢键。 这种缔合的结果使得大量水分子水分子间聚合了起来。    氢键是已经以共价键与其他原子键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产生的分子间作用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