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BS架构小开河引黄灌区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BS架构小开河引黄灌区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 要】本文介绍了研发小开河引黄灌区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并设计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着重从终端数据采集、服务器端开发、场景开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小开河引黄灌区;虚拟现实;体系结构;场景
中?D分类号: S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6-0217-00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3D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Xiaokaihe Irrigation District,and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platform, and then develope the platform based o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Key words】Xiaokaihe irrigation district;Virtual reality;Architecture;Scene
0 背景
小开河引黄灌区是水利部和省计委批复建设的大型引黄灌区,涉及七县区,42万人口,设计灌溉面积110万亩,设计引水流量60m3/s,年设计引水3.93亿m3。灌区于1998年底建成通水,干渠全长96.5公里,其中输沙渠51.3公里、沉沙池4.2公里、输水渠41公里,骨干建筑物147座,输沙渠全部衬砌,输水渠衬砌工程16公里,输沙渠顶铺设沥青路47公里。灌区自1998年引水以来,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的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年增粮食1.8亿公斤,棉花近0.5亿公斤,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可观。灌区注重水文化的挖掘及水利风景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成了一个生态景观带和六大景区,2010年12月,小开河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1]。
96.5公里长的干渠也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干渠后半部分,交通不便,如果要实现全渠的有效监管,势必耗费一定人力财力,且时效性不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套三维可视化的数据采集及信息查询系统。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包括现实生活空间在内的很多场景,再加上一定的交互功能就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2]。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小开河引黄灌区管理过程中,可以增加管理者和浏览者身临其境的三维可视感。同时,基于B/S架构平台的设计,使得平台用户能够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管理、查询、统计灌区实时和历史数据,为治黄、引黄决策提供强有力地数据信息支持。
1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该平台采用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该体系结构将平台分为三部分:数据采集终端、服务器、终端用户。
1.1 数据采集终端
目前已经使用的数据采集终端包括水位、流速、雨量、土壤墒情和视频。其中水位、流速、雨量和土壤墒情终端通过WCDMA网络或有线网络将实时数据发送给数据采集子程序,数据采集子程序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存储到数据服务器中。视频终端设备采用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通过视频压缩芯片把cmos摄像头拍到的视频高效压缩转换成能在网络上传输的IP数据包。
1.2 服务器
在该体系结构中,有四个服务器。其中地图服务器用来存储场景需要加载的地图,该地图服务器采用地理信息服务器(GeoServer)。GeoServer是一个功能齐全,遵循OGC开放标准的开源WFS-T和WMS的服务器。利用Geoserver可以把数据作为maps/images来发布(利用WMS来实现),也可以直接发布实际的数据(利用WFS来实现)[3]。数据服务器主要是用来存储数据采集终端收集到的数据和平台其它信息(用户信息、区域信息等)。其中有两个应用程序服务器,一个对应数据采集子程序,另外一个对应信息查询子程序。数据采集子程序将采集到的终端数据存储到数据服务器中,信息查询子程序从数据服务器查询显示用户需要的信息。图中有四个服务器,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即将数据、地图和两个子程序布置到同一台服务器上。
1.3 终端用户
为提高场景的加载速度,增强浏览的连贯性,在该体系结构中,需要将场景发布到每一个客户端,场景需要的地图从地图服务器上加载。当终端用户需要获取信息时,通过信息查询子程序从数据服务器查询获取需要的信息。
该体系结构除去场景外,均采用B/S架构,方便用户的使用与维护。把场景发布到客户端,提高了场景加载的速度,同时降低服务器的负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