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酿造和机械设备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 酱油的酿造 10.1 概述 一、定义 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熟成,并经浸滤提取的调味汁液。 二、酱油的发展史 1. 我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周朝,即有酱和醋的酿造。 2. 到了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即对发酵调味品酱、鼓、饴及酒等的制造方法作了叙述,是利用微生物酿造的最早著作。 3. 解放后,我国的酱油酿造有很大的进步,生产机械化,原料科学化,改革了生产工艺,改进了生产设备,改良了菌种,使酱油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酱油的品种也不断增加,生产周期缩短,成本大幅度下降。 三、酱油酿造流程 10.2 原辅料及其处理 10.2.1 酿造酱油的原料 2、豆粕 豆粕是大豆先经适当的热处理、轧扁,然后加入有机溶剂,使其中油脂被提取,然后除去豆粕中溶剂,即得豆粕。 3、豆饼 豆饼是大豆用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产物。由于压榨设备工艺条件不同,豆饼有以下几种: (1)冷榨豆饼: 压榨前未经高温处理,将未以任何处理的大豆送入压榨机压油。 (2)热榨豆饼:大豆经过较高温度处理后(即炒熟)再经压榨。热榨豆饼水分较少,蛋白质含量高,质地疏松,易于粉碎,适合于酿制酱油 4、豌豆、蚕豆和绿豆 麻豌豆 青豌豆 5、其它蛋白质原料 花生饼、菜籽饼及其它各种油料作物的饼粕、玉米浆干、豆渣等均可利用以酿造酱油,动物性含蛋白较高的鱼粉或蚕蛹等,也可制酱油。 二、淀粉质原料 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淀粉除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外,葡萄糖经酵母菌发酵生成的酒精、甘油、丁二醇等物质是形成酱油香气的前体物质和酱油的甜味成分;葡萄糖经细菌发酵生成有机酸进一步形成酯类物质;残留的葡萄糖和糊精可增加甜味和粘稠感,对形成酱油良好的体态有利。另外酱油色素的生成与葡萄糖密切相关。 常用的淀粉质原料 1、小麦 2、麸皮 3、米糠和米糠饼 4、其它淀粉质原料 1、小麦 小麦含10% ~ 14%的蛋白质,其中主要麸胶蛋白和谷蛋白丰富,这两种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含量分别达到38.9%和33.1%,是产生酱油鲜味的重要来源。 2、麸皮 3、米糠和米糠饼 米糠:是碾米后的副产品。 米糠饼:是米糠榨油后的饼渣。 两者均含有丰富的粗淀粉,都可作为生产酱油的淀粉质原料。 4、其它淀粉质原料 凡是含有淀粉而又无毒、无怪味的谷物,例如:玉米、甘薯、碎米、小米等均可作为生产酱油的淀粉质原料。 三、食盐 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且与氨基酸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 食盐还有杀菌防腐作用,可以在发酵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菌的污染,在成品中有防止腐败的功能。 生产酱油宜选用氯化钠含量高、颜色白、水分少及杂质少、卤汁少的食盐。 四、酱油酿造用水 一吨酱油需用水6~7吨。 水是最好的溶剂,发酵生成的全部调味成分都要溶于水才能成为酱油。酱油中水占70%左右 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宜超过5ppm。 10.2.2 原料的处理 豆粕(豆饼)→粉碎→加水润料 → 蒸料 小麦\大麦\高粱→焙炒→轧碎 大豆 → 清洗 → 浸泡 → 蒸煮 迅速冷却 一、原料处理的意义 1、将原料粉碎成为小颗粒或粉末状。 2、经过充分润水和蒸煮,使蛋白质原料达到适度变性,使结构松弛,并使淀粉充分糊化,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繁殖和酶类的分解作用。 3、通过加热可以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杂菌,以排除制曲中对米曲霉生长的干扰。 二、豆饼轧碎 颗粒:2~3mm,粉末量不超过20%。 细碎度与制曲、发酵、原料利用率的关系: 颗粒太大,不仅不易吸水和蒸熟,减少曲霉生长繁殖的总面积,降低酶活力,也影响发酵时酶对原料的作用程度。 粉碎过细,麸皮比例又少,润水时容易结块,蒸后难免产生夹心,制曲导致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给淋油带来一定困难。 三、加水及润水 (一)润水的目的 (1)使原料中蛋白质含有适量的水分,以便在蒸料时受热均匀, 迅速达到蛋白质的适度变性。 (2)使原料中的淀粉吸水膨胀,易于糊化,以便溶解出米曲霉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供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