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小舟蛾研究进展
摘要杨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容易杂交和改良遗传性、品种多以及容易无性繁殖等特性,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很多地区杨树的种植已经是关乎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大面积单一的杨树人工林的出现,由于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相当脆弱,虫害日益严重。为此,对近年来危害严重的杨小舟蛾从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
杨小舟蛾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杨树产业的发展,该虫在各杨树林区大面积暴发。为了对该虫的管理与研究提供必要的基本参考材料,现就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生物学特性
关于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报道[1-5]。杨小舟蛾在我国陕西关中平原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7~8月为危害盛期,10月上、中旬化蛹越冬[4]。在江苏徐州1年发生5代,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少数发育早的第五代蛹能羽化,发生第六代,但此代幼虫不能化蛹越冬[5]。杨小舟蛾通常在夜间交配产卵[4],卵产于叶背或叶表,呈块状,单层排列,卵粒表面光滑无覆盖物。成虫产卵持续2~8d,大多数4~5d,极少数长达10余天。以交尾结束的当天和第二天产出的卵最多,分别占产卵总量的35.2%和32.7%[5]。平均每头雌虫可产卵300~400粒,最多可达500粒。温度是影响杨小舟蛾产卵量的主要因子。春季气温较低,杨小舟蛾各虫态发育缓慢,自然死亡率较高,成虫产卵较少,如越冬代雌蛾平均产卵量只有73粒。夏季气温较高,杨小舟蛾各虫态发育加快,世代缩短,产卵量增加,如第三代雌蛾的平均产卵量达到了253粒。卵初产时呈乳白色至淡黄色,近孵化时灰黑色,卵顶部有一黑点(幼虫头壳)清晰可见。卵孵化时,幼虫先在卵壳顶部咬一小孔,然后钻出。孵化出壳的初龄幼虫常群集于叶背面啃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片呈细密的麻点状,稍大即分散为害。
2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
2.1发生与林分结构的关系
据张军灵等[6]调查,杨小舟蛾主要为害15号杨、加杨、69杨等多种杨树,毛白杨、新疆杨受害较轻;五年生以上的杨树受害较重,五年生以下的幼龄林受害较轻;林缘受害重于林中,树冠中、下部受害重于树冠顶部。
2.2发生与天敌的关系
据张军灵等[6]和杨大宏等[7]调查,杨小舟蛾天敌种类较多,初步查明有16种,其中以舟蛾赤眼蜂、杨扇舟蛾黑卵蜂、螳螂、广大腿小蜂、蜘蛛等的种群数量较大,活动盛期均集中在 7月、8月、9月。杨小舟蛾的第一代、第二代,各类天敌活动较少,各虫态寄生、捕食率均较低,造成了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第三代、第四代,由于各类天敌开始大量活动,寄生、捕食率也大为提高,杨小舟蛾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到了第五代(越冬代),卵的寄生率从5.2%上升到89.3%,蛹的寄生率从6.8%上升到74.5%,致使第五代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3发生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对杨小舟蛾种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降雨量上。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主要影响杨小舟蛾的发育和产卵量。每年的第一代和第五代,由于气温较低,杨小舟蛾各虫态发育缓慢,自然死亡率较高,成虫产卵量较少,如越冬代雌蛾平均产卵量只有73粒。7~8月,气温较高,杨小舟蛾各虫态发育加快,世代缩短,产卵量增加,如第三代雌蛾的平均产卵量达到了253粒。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较大的年份,杨小舟蛾发生较为严重,而降雨量较小的年份发生则较轻[6]。
3防治
对于杨小舟蛾综合防治,国内曾经有过一些报道,如孙火焰等[8]报道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杨小舟蛾;徐荣松[9]报道用翻耕灭蛹法防治杨小舟蛾;张兴礼等[1]报道用青虫菌6号防治杨小舟蛾。敖向阳等[10]报道了利用树干注射赣林1号农药,对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达100%,同时兼有抑制蛀干害虫星天牛的侵害,又能促进杨树胸高直径的生长。郭同斌等[11]采用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林间用浓度为200g/L的自配长效内吸注干乳油进行注射防治试验,结果1次防治保证了杨小舟蛾全年5代未发生灾情。
王小纪等(1999年)提出以下综合防治策略:
当杨树叶量损失在40%以下或第二代幼虫期平均虫口密度在1.86头/50cm枝条以下时,加强虫情监测,利用自然控制法调节虫口密度,可不防治。当杨树叶量损失在40%~60%,或第 二代幼虫期平均虫口密度为1.86~2.81头/50cm枝条时,采用以微生物制剂B.t加氧化乐果(400倍+6 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新).pdf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A卷).docx VIP
- 2025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pptx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住院患者跌倒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pdf VIP
- 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标准-培训课件.pptx
- 半导体物理学(第8版)刘恩科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分析.pdf VIP
- 一种大吨位玄武岩纤维锚索整体张拉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