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集成技术规程
摘要:通过探索,形成了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过程;选择优良菌种与培养料配方,并按工厂化工艺要求进行菌种制备;在菌丝生长期、菇蕾诱导期及菇生长发育期,合理调控相应的温度、湿度、光照及CO2浓度。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杏鲍菇,又称剌芹侧耳,菌盖灰褐色,菌柄组织雪白致密,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兼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适合炒、煎、烤、炖等不同烹饪方式,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极具市场开发潜力。杏鲍菇是近些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Ⅲ。杏鲍菇根据菇体形态特征,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棍棒形、保龄球形、鼓槌形、短柄形和菇盖灰黑色形,其中棍棒形在国内栽培中最为广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采用工业化设备和技术,人工控环境条件,进行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周年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意大利、荷兰等国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与技术,开始了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研究,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项目组通过探索,形成了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规程,概括如下:
1操作人员规程
所有操作人员严禁带食品进行菇场,进入菇场必须穿戴清洁卫生的服装鞋帽。进入菇房之前手必须用肥皂清洗及进行相应的消毒。进行接菌室,按规定换上接菌室,已消毒过的服装、鞋帽及口罩,接种员工双手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75%酒精擦拭消毒并经酒精灯火焰灼烧冷却后备用。
所有操作必须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2技术处理规程
2.1优良菌种选择和制备
菌种优劣是直接关系到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杏鲍菇新品种在菌丝长势、菇体商品性、生产周期和抗细菌性病害等农艺性状好,适合规模化推广应用的菌株;母种可采用PDA培养基常规制作方法,原种制作以枝条、木屑和麦麸为介质,操作方法是选用专用枝条(长12-15mm、宽7-8mm、厚4-5mm),用浓度1%-2%石灰水浸透后装入塑料袋(瓶),空隙用木屑和麸皮混合料(二者各占50%,湿度62%~64%)填充,按1支母种扩接3~4袋原种标准接种后,置于室温20-22℃、空气相对湿度60%-65%的洁净环境中避光培养,25d左右菌丝可吃透培养料,选择菌丝洁白、无杂菌的作为菌种使用。
2.2栽培基质预处理
木屑、玉米芯、麦麸、豆饼粉或菜饼粉等农林产品下角料都是杏鲍菇的主要栽培原料;玉米芯颗粒可用浓度2%-3%石灰水浸泡4-8h或单独加水搅拌30min预湿,以无干心为宜;麦麸、豆饼粉或菜饼粉等生产原料应新鲜、洁净、干燥、无霉烂异味,生产用水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2.3工厂化栽培工艺
杏鲍菇工厂化袋式栽培工艺与金针菇、海鲜菇等品种相似,主要是:培养料配制→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育菇管理→采收→包装销售。
2.3.1配方。规模化推广应用的高产高效配方以杂木屑35%-40%(也可全部用玉米芯)、玉米芯20%-25%、麸皮25%~30%、玉米粉3%-6%、豆饼粉或菜饼粉3%-5%、轻质碳酸钙1%、石灰1%为宜,栽培者可根据原料成本和生产需要适度调整。
2.3.2培养料配制、制包和灭菌。在拌料前,按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各材料,并检测木屑和玉米芯的含水量,以确定拌料时适宜的加水量。拌料时,先将木屑、玉米芯和麸皮加入双螺旋搅拌机料斗内搅拌20-30min,然后边加水边加入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再搅拌20-30min。装袋前要求培养料水分控制在64%-66%,pH值7-8.5。采用对折口径17-17.5cm×38cm×0.05mm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料制包,要求每袋装入湿料1.1-1.25kg,培养料高18-20cm,料中间预埋规格为直径2cm、长16.5cm的塑料打孔棒,拉紧塑料颈套紧贴料面,塞上棉花塞或专用塑料盖,121-123℃高压灭菌2-3h。从拌料到人锅灭菌尽量控制4h以内,以免培养料“酸化”。
2.3.3冷却和接种。灭菌后的菌包要及时移入冷却室内,可利用制冷机组降温,待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开始接种,以免高温烫伤菌种。生产上,接种前4-5h开启接种室的消毒杀菌设备,接种前1h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换气,整个接种过程中接种室处于正压状态。
菌种须有专人严格挑选,袋壁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使用时挖弃表层1~20m老菌皮,用接种勺将捣碎后的菌种倒入料包打孔棒形成的孔穴内,保证菌种能直接落入料孔底部,以加快菌丝满袋速度和上下菌丝菌龄一致。接种量标准为将预留孔穴填平,料面均匀覆盖0.3cm厚菌种即可。
2.3.4菌丝培养。养菌室的通风口处应安装高效过滤网等防鼠防虫装置,使用前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消毒24h,养菌期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