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GIS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研究

基于GIS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研究   摘要: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视角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手段探究2005―2014年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时间动态变化与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的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效益在2005―2009年呈下降趋势,随着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009年以后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基本稳定;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带来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空间格局的重塑,东北部低平原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高于西南部丘陵地区;未来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耕地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益;时间变化;空间分异;GIS技术;三江平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3-0243-05   国外对耕地利用效益研究开始的比较早,波兰农业地理学家Kostowicki根据农业类型学委员会判定的原则和方法把世界农业划分为6个一级类型、25个二级类型和93个三级类型[7];Herdt等提出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来衡量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8-9]。国内学者傅伯杰等认为应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从生态、社会、经济角度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10];黄秋昊等指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时间序列性与空间敏感性[11];林庶民等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12-14]。   但目前我国耕地利用效益的研究主要针对耕地质量下降明显的一些人口密集地区,对县域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的研究比较少,针对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的研究目前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三江平原耕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综合效益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三江平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综合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小兴安岭以东,长白山以北,介于43°49′55″N~48°27′20″N、129°11′20″E~135°5′10″E之间。主要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击形成的低平地,以及完达山和南乌苏里江支流域兴凯湖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包含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鹤岗市、鸡西市、七台河市所属的21个县(市、区)和牡丹江所属的穆棱市、哈尔滨所属的依兰县,总面积108 900 km2,占黑龙江总面积的23.04%。该区域是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四季鲜明,1月平均气温低于-18 ℃,7月平均气温21~22 ℃,年降水量500~650 mm。区域内土壤土层相对较厚,质地主要是以壤土和壤质粘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已垦耕地土壤以草甸土、白疆土、黑土和暗棕壤为主。三江平原具有典型的河谷平原特点,平均海拔为50~60 m,平原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61.2%,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2研究方法   2.1耕地利用效益?u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从经济、社会与生态视角综合测度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经济效益从耕地资金、技术等投入与生产成本降低、粮食产量提高角度判断耕地的利用效益;社会效益从宏观社会效应角度分析耕地利用对社会环境系统作用的效益;生态效益从生态环境角度阐释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对生物、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15]。结合三江平原的实际情况,经因子分析筛选出13个指标,构建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体系由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构成,将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定为目标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设为准则层,各单项指标设为指标层。   2.2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主观视角分析各项指标对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作用强度[16]。咨询有代表性的学者专家,比较所列指标的重要程度并逐层进行判断打分,进而构建判断矩阵,设为A=(aij)n×n,其中aij=1/aji(i≠j,i、j=1,2,…,n);aij=1(i=j)。判断矩阵中标度值通常依据比较标度法得到,2个指标i、j同等重要,标度值为1,微弱重要为3,明显重要为5,突出重要为7,绝对重要为9,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为2、4、6、8。依据方根法计算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进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