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复杂网络伤寒论六经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伤寒论六经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 建立《伤寒论》六经病证药物子网,基于药物子网的拓扑性质分析,揭示《伤寒论》六经病证用药规律。方法 将《伤寒论》方剂按照六经辨证进行分类,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药物抽象为节点,分别建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药物子网,分析各药物子网的节点度、网络连通性拓扑性质。结果 治疗太阳病、太阴病的主要药物为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治疗阳明病的主要药物为大黄、人参、杏仁;治疗厥阴病的主要药物为干姜、当归、细辛;治疗少阴病的主要药物为附子、茯苓;治疗少阳病仅小柴胡汤数据。任意两经子网间公共节点计算显示,治疗太阳、阳明、厥阴、少阴病的方剂具有较多相同药物,太阴与少阳病证药物子网数据较少,且多为其他经子网方剂添加少量新药物而组成。结论 《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用药规律存在差异,对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伤寒论;复杂网络;六经药物子网;拓扑分析;用药规律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8.011
中图分类号:R222.2;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8-0037-05
《伤寒论》阐述了外感病证及其并发证和变证的病因及治法,全书将外感病分为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六类,确立了疾病按六经辨证论证的思想。
《伤寒论》认为外感病是由于人体感染寒邪,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初始阶段寒邪侵入体表,表现为太阳病证;当寒邪由表及里传入阳明肠胃时表现阳亢热极的证候,此为阳明病证;而少阳病是寒邪已离开太阳之表,尚未到达阳明之里的阶段;若三阳阶段疾病未得到治愈,疾病就会转入三阴,而厥阴病证是正气和邪气作最后抗争的阶段,若阳气由衰而转复,则表示疾病好转,否则病势重危[1]。
《伤寒论》方证辨治规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2-6]。然而,目前鲜有根据六经辨证将方剂分类,探索不同经病证用药规律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复杂网络理论,根据六经将《伤寒论》的方剂进行分类,将药物抽象为节点,构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证药物子网,分析各子网的网络拓扑性质,探讨《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整理与规范
选取《伤寒论》[7]六经辨证部分(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下3篇,辨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并治5篇)共8篇381段条文进行整理。条文序号依重庆市中医学会新辑宋版《伤寒论》,其中1~178条为太阳病,179~262条为阳明病,263~272条为少阳病,273~280条为太阴病,281~325条为少阴病,326~381条为厥阴病。
全部条文分为3类:A类为基础症状(提纲证)条文,如条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B类为有治疗方剂条文,一般包含症状、治疗方剂以及方剂的药物组成,如条文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C类为其他条文,这类条文非提纲证,亦无治疗方剂,如条文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在整理时,选取A、B类条文,如条文中含提纲证,则将其一同作为该条所描述的临床症状。如上述第12条包含太阳中风提纲证和本条症状两部分。太阳中风提纲证由条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给出;热自发、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和干呕是本条症状。所有症状均采用原文描述,如“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规范方剂的药物组成。现代观点一致认为为错漏者,根据公认观点[8-11]进行修正,如第14条桂枝加葛根汤去麻黄;现代观点尚有争议者则尊重原文,如第40条方后注之“去麻黄”。药物名称尊重原文,如“连轺”“黄檗”“芒消”等均保留了《伤寒论》原文写法。本研究不标注药物炮制方法,如原文中“附子炙”“附子生”均统一为“附子”。
1.2 药物网络构建方法与网络拓扑
按照六经辨证分类将纳入方剂分为6个部分,每部分分别构建药物子网,其中节点为药物,若2味药物在同一个方剂中出现,则连边。对构建的药物子网进行拓扑分析,分析其连通性及节点度,并结合药物药性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
将原始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R3.1.1.编程构建网络结点和连边,采用Gephi0.8.2软件实现网络可视化。
2 结果
2.1 药物网络构建示例
以条文12为例。症状为太阳中风(太阳提纲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热自发、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使用的方剂为桂枝汤,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件 .pdf VIP
- 《基础数学(第1册)》电子教案全册.pdf VIP
- 气血疏通中级班讲义.pdf VIP
- 台湾农民的退休制度.docx VIP
- 夫妻关系讲座课件.pptx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1_东南营小学体育课教案水平一潘建元2(1)-体育1至2年级全一册教案.docx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pdf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pdf VIP
- 酒店前台UPSELL培训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