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理学思想最新教程文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的理学思想最新教程文件.ppt

朱熹的理学思想 宋室南迁,二程之洛学南传闽地。洛学在闽地的主要传人是杨时、罗从彦、李侗,史称“南剑三先生”(都是南剑州人)。 朱熹是北宋灭亡四年后出生的,祖籍徽州婺源,生在福建尤溪,曾从学于李侗,比二程小差不多100岁。 朱熹19岁中进士,出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一生出仕作官的时间仅9年,在67岁时卷入政治斗争,被夺职罢祠,朱熹死于1200年。 “庆元党禁” 公元1195年,宋宁宗登位,是为庆元元年。当时宰相赵汝愚与外戚韩侘胄争权失败,朱熹同受牵连,59人被列为“奸党”,刻石于碑。 监察御史沈继祖列举朱熹十大罪状,道学被定为妖学,禁止流传。 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韩侘胄北伐失败被杀,朱熹亦在政治上翻身。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朱熹被追谥为“文”,称为“朱文公”,此后至元、明、清不断追封,从祀孔庙。 朱熹的“天”理论 以太极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抛弃了无极说; 太极之理就是“天理”:太极只是一个“浑沦”的道理,是“理之极至”或“极至之理”(“理一”); “太极”是形上之道,“阴阳”二气是形下之器, “太极”与阴阳二气是不即不离的体用关系; 太极之理寓于阴阳之中,实际是阴阳动静之理,太极之理通过阴阳动静表现出来。 太极之理是“理一”,太极与阴阳“体用一源”。 “太极” ↗ 体: 形上之道 “动静阴阳之理” ↘ 用:“阴阳”二气 形而下之器 太极只是一个“理”:阴阳五行之理的全体 太极之理始终寓于阴阳之中 “太极”与阴阳二气不即不离(“体用一源”) 朱熹的“天”理论的特点 在本体论上,朱熹不是单纯地讲理,也不是单纯地讲气,而是理气合起来讲。 但朱熹并不是二元论者,因为在理气关系上,毕竟理先气后,理为形而上的本体,气为形而下的“器”,它们是体用关系。 “理”和“气”的关系上,用形上和形下、体和用、道和器来说明,是“体用一原”的方法。 宇宙本体的“太极”(理一),物物各具一“太极” (分殊)。 未有天地,便有天地之理 朱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无此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 韦政通:朱熹与先秦儒学 朱熹对以前的儒学整理、消化、融摄与批判,赋予儒学新的生命,使儒学变得有条理有统绪。 孔子以六艺教人,六经是主要教材,重行于知;朱子以四书教人,讲“知行相须”,入手处以知为重,要求博学(学不博则约不可守)。 唐以前周孔并称;宋以后孔孟并称。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朱子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独尊地位。 韦政通:朱熹与“四书” 北宋理学家由“易传”、“中庸”逼近“论语”、“孟子”,二程开始四书并重,朱熹作集注。 朱熹对四书除“论语”外都有批评:“论语”只说事实;“孟子”说心,以致后来人得了心病; “大学”只是一个纲领,工夫还要人去做;“中庸”都是往上达说,下学说得少,说得无形影。 读“四书”应先读“大学”定规模;次读“论语”立根本;次读“孟子”观发越(发挥);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妙。 韦政通:朱熹对“仁”的理解 《仁说》贯通天地人物而言仁(仁为生德):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言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 仁之为道,就是生生之道,万物生生不息,人能“体而存之”,那么,“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就在这里。 朱子说“爱自是情,仁自是性”(性本论)。 韦政通:朱熹的理气论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一个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一个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此理。 朱熹讲的“理”,相当于老子讲的“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之所以理不离气,按朱熹的说法是,理必须有一个“挂搭处”。 朱熹的心性思想 朱熹把“心”分为“道心”、“人心”: 什么是“道心”呢?朱熹对“仁”的解释是:“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是指天地之“生意”、“生理”,天地“别无所为,只是生物而已,亘古亘今,生生不穷。” 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之所得以为心者也。 “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 在“心”有体、用的前提下,提出“心统性情” (心统摄、兼有“性”和“情”)。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乾道变化: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变化,归根结底无非是一阴一阳,这是一切生命创造演化之理(“太极之理”,即“理一”); 各正性命:万物各自禀受“太极之理”而有自身的规定性(属性、性质),具有各自的性命之理——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