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对话 薛瑞萍文摘选
大师对话——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 就这么写了 《给教师的建议》,工作20年来读到的第一本教育专著——师范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于踏上讲台之前,彻底败坏了我的胃口。7月15日,那个炎夏之午,庄严合卷之后,“苏大师指出”便成了我的口头禅——在电话、在短信、在跟帖。我的这些朋友,“特”或“不特”,都是一方名师,个个年龄比我小,个个业务比我强——个个比我先读“苏霍姆”,然而,当我口若悬河,以“苏大师指出”为引子,褒贬现状的时候,她们还是被我惊人的记忆力震慑住了。“看云,你不是读,你这简直是在吃啊!”同时读的,还有其他几本闲书——所以“吃透”这一本,只是因为:一切的写作,都是写自己;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如果我的心里没有预先存在了一张期待吟唱的琴,一口期待发声的罄,来自大师的抚触和叩击,又怎能让我激动,震颤,发出强烈共鸣呢?对,就是共鸣。《给教师的建议》带来的,不是高山仰止的惊叹,更多是心有戚戚的同感、快感。尤其是当我发现,全书十之七八都是在说读书:学生要读,家长要读——教师更要读。“这些话,简直就是替我写的。如果由我来写,必将更有文采!”躲在没人听见的地方,我这样地给自己吹气。可是,有谁拦住你,不让你“更有文采地写”了?是这样:一直存在的感想和质疑,自顾人微言轻,以为说了白说,写了白写,自己先就将它们压抑、轻掷,任其萎顿消湮成为模糊的雾气和暗流了——没有人拦我,因为懒惰、自卑和缺乏韧性,是我自己选择做了“沉默的大多数”。有些事情即便做了,也不敢往大处想它的意义。出了自家教室,所作所为宁可无人知晓,惟恐招致大不韪的批评,惟恐打扰了自己蜗壳里的安宁。现在,我有可以引大师为佐证了;现在,我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一条正道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深刻的沮丧。因为我发现,一直讨厌“育人”之说,一直嚷嚷着“道在立人”的我,其实自己还没有立起来呢。爱默生说的多好啊: 人应当学会的是捕捉、观察发自内心的闪光,而不是诗人和伟人们的圣光。但是,人们却不假思索地抛弃自己的思想,就因为那是自己的思想。在每一部天才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那些思想:它们带着某种陌生的尊严回到我们这儿来。伟大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诲就是,要以最平和而又最执著的态度遵从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念头,即使与其相应的看法正甚嚣尘上。否则,明天某个人便将以一位权威的口吻高谈那些同我们曾经想到、感受到的一模一样的想法,而我们却只好惭愧地从他人手中接受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助》) 下面,我就书中感触最深的几点,结合实践谈感想。我知道,这样的写法,很不合读书心得的套路。一直以来,我就这么写札记的。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于是幽囚D盘成了它们理所当然的归宿——“个体化倾向过于强烈。本末倒置,冲淡了书籍给人的印象。你该走大家通行的路子,那样写反而容易,也便于发表。”这话很有道理!可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完满的小宇宙,哪怕是作为读者,面对自己完全拜倒的作品呢。越是深刻的解读,就越具有再创作的成份,就越在阅读表达中融入和凸显自己。如果剔除了“我”的存在,那还是“我”的感想吗?也许,与大众套路的不同,正是“我”的价值所在呢?原本读书就是为“我”活得更好,而不是“我”活着为了读书呀——本末倒置,什么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呢?写作的人,很少不想将心血变成铅字的。“大道甚夷”,我还真的犹豫过呢。可是现在,我决意不改了——其实,这“决意”也是一条重要的心得体会啊。我们每读一部好书,首先应当是让自己的心灵受洗,然后,才能谈得上对学生施以影响。我行我素,就这么写了。再录一段爱默生的话: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凡是对你的心灵来说是真实的,对所有其他人也是真实的——这就是天才。披露蛰伏在你内心的信念,它便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最内在的终将成为最外在的——我们最初的想法终将在上帝最后审判日的喇叭声中得到回应。(《自助》) 二 “滋养大河的溪流” 读书是我的生活方式——因为读得慢,所以读的少;因为只求一读之乐,所以不在乎快慢多少。所以“喜欢”教书,只是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我在上班时间堂而皇之读我所爱的行当。也曾考虑过开书店或者做图书管理员,可又觉得读之外、读之内,只跟书本打交道,也够死气沉沉,也够让人崩溃的。还是和活蹦乱跳的娃娃厮混比较有趣,比较有成就感。一个人读是多么寂寞啊——坐在教师的位置上,至少我可以大胆以权谋私。己之所欲,必施于人。很高兴看到:大师不谈具体教学技术和方法。教过众多科目,他是很有资格一谈的。他选择了“务虚”的一路——只谈读书。于是这些建议,这本书,便获得了超越时代、国界和学科的普遍价值。 怎样做到终身备课?这就是读书,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