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讲稿 培训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文学讲稿 培训讲解.ppt

下片:回忆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的欢乐心情,与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回忆当年中州欢度元宵情景。有对年少时候闺阁情事的眷恋,又以“中州”二字表明对于沦亡故国的怀念。具有一定时代色彩,把个人的感伤和整个时代人们的感伤相联系。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深情回忆当年元宵佳节,争相穿戴打扮的情形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与上文构成对比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1、人老心衰,懒得出去; 2,今非昔比,不值得出去; 3,如此身世,哪能忍受出去将受的刺激。 写出辛酸,凄凉,感情无比沉重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主观心情的凄凉 下片:回忆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与当前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 主题 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 艺术特点 1、以对比手法写人生巨变的深沉感慨。 2、以平淡之语反射感情的沉重 3、结构转折变化,风格含蓄婉转。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李清照的词论 提出词“别是一家”:指出词是不同于诗文的独立的抒情文体,比诗有更严格的声律要求;必须保持婉约词的传统风格,不能与诗合流,确认词体的独立地位。 第四章 南宋中后期词 一、概况 中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 后期,出现两大流派:稼轩之遗响,主要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词作感时伤世,豪迈粗犷;白石之羽翼,主要有吴文英、周密、张炎等,重视格律技巧,词作凄凉哀怨,空灵低婉。 二、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稼轩长短句》 (一)生平(1140-1207) 第一期(23岁前),率众起义,说服义军归宋。 第二期(24—42岁)辗转江淮两湖一带任地方官,为抗金奔走呼号。被弹劾第一次罢职。 第三期(43-62岁)遭排斥,在江西带湖闲居近二十年,闽中起用,遭诬陷第二次罢职。 第四期(63-68岁)晚年再起,参与北伐。再度出山却不被重用,第三次罢免官职,临终高呼“杀贼”。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 悲剧英雄的英雄词心 “作为英雄壮士,辛弃疾的心态,既不同于晏、欧诸人的从容平和,苏轼的超然旷达,周、秦等人的悲戚哀怨,也不同与南渡志士悲愤渐平之后的失望消沉,而常常是豪情激扬。······激烈难平的忧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158页) 二、辛词内容 1、抒写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 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追忆当年战斗生活,抒发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2、表达不满现实、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代表作《永遇乐》(千古江山) 3、 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 代表作《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辛词艺术特色 1、主体词风:豪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气势磅礴,奋发激越,以极雄豪之词,写极沉郁之意 2、以文为词的手法 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句式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3、大量用典 4、风格多样:刚柔并济、亦庄亦谐。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贺新郎》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