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 ————迷雾中的“皓月” 小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会陌生,一提到小说就会情不自禁联想到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一系列的作品,而关于叙述战争场面的小说,《三国演义》①给我们留下的往往是无法抹去的深刻记忆,《三国演义》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留下的印迹,是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无所不能,关羽的忠义等等一系列的三国人物,而在整部《三国演义》对于智者的谋略的代表人物的追寻,我们的视线终究没有离开过诸葛亮,似乎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唯一的主角,而今天我要在这里浅析的却是与诸葛亮不分伯仲的司马懿,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司马懿是狡诈多疑和老谋深算的代名词,而传统的司马懿的形象则是“空城计”中的狼狈不堪,以及“祁山斗智”中的畏敌不前,坚壁不出,甚至在传统京剧脸谱中也是以白脸的反面形象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固了司马懿的“被忽视”形象,同时在于诸葛亮神话的形象的深入人心,使得司马懿的光芒无法被人关注,一位在《三国演义》中“被忽视”的“重量级”大人物。 司马懿的出场在整部《三国演义》之中是很少的,在前六十回中司马懿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第一次提到了司马懿,“ 却说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之。以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懿字仲达,河内温人也。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也。自是文官大备,乃聚武将商议南征”。 司马懿的出场简单而直白,只是平白的点出司马懿这个人物,以及被曹操授予官职的事,由于司马懿的家族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姓世族,曹操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对于自身势力发展的考虑以及感念司马防的引荐提携之恩而数次征召,但却都被司马懿拒绝了,作为忠实拥护汉室正统的传统文人,司马懿一方面对于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不感兴趣,甚至是鄙视,另一方面出于对长远利益的考虑,不敢轻易加入曹操的阵营,直至曹操完成对中国北方的统一之后,在公元208年选择加入曹操的阵营,在之后的六十七回,六十九,七十三,七十五,七十七以及七十八,八十,八十五,八十六,九十一,九十四直至一百零八回司马懿去世这些章节司马懿都出现了。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有二十六回与司马懿有关,在一百二十回的小说中所占到的比重是与诸葛亮相比是相对较低的,使我们容易对这个人物产生模糊性,与诸葛亮的比较使司马懿的形象让我们在不经意间选择了忽略,司马懿慢慢的成为了小说中的配角,一个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人物,而司马懿无论谋略,胆识,远见皆不在诸葛之下,对于司马懿的才能曹操甚为了解,知其与自己是同一种人,对于曹魏基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又不委以重用,至于不为所用的原因则是华歆所说的“先时太祖武皇帝(曹操)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曹操的“三马同槽”的梦,这个梦在曹操身上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马腾父子,由于第一次的验证而使得曹操在晚年再次对于曹魏的江山社稷感到了担忧,最终在曹操的重孙曹芳时代发生了“三马同槽”的悲剧,当然这是后话了,即使是这样,司马懿的智谋也得到了展现的机会,第一次是建安二十年,曹操亲统大军,收降张鲁,占据汉中、东川,时逢刘备刚刚从刘璋手中夺取西川,自领益州牧,立足未稳。司马懿立即向曹操建议“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第二次则是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于沔阳登坛受贺,进位汉中王。曹操闻讯大怒,准备起倾国之兵,再亲往两川征讨,欲灭刘备而后快。而此时,司马懿在深入分析了蜀、吴之间外密内疏,因争夺荆州“彼此俱有切齿之恨”的矛盾关系之后,建议曹操不必急于出兵,而是利用孙刘矛盾,联吴击蜀:首先说服孙权攻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回救,待其首尾不能相顾之时,再出兵取汉川。司马懿的这一策略是有很深见地的:联合孙权共同攻打刘备,既能使刘备遭受重大打击,又可以节省自己在兵力、财力和物资方面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还将使孙刘反目,免去了以倾国之兵入蜀作战时孙权与刘备联合,乘虚而入,使曹操首尾难顾,陷入两线作战危险境地的后顾之忧,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三得。这两次的结果则不同,这也从侧面展示了司马懿的谋略与智慧,最终的历史证明了司马懿的正确,在此时期司马懿的一次重要的事件证明也是曹操对其打消了猜忌和顾虑,这就是是同年秋,关羽攻占襄阳,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又将曹军大将曹仁围困于樊城,“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就在这关键时刻,司马懿又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差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